祠堂寂寞越城边,一片风吹绿草烟。
词客旧多亡国恨,骚人今有礼魂篇。
将军力向天风尽,丞相心为海日悬。
羡绝当年孙典籍,太平先在圣人前。
祠堂寂寞越城边,一片风吹绿草烟。
词客旧多亡国恨,骚人今有礼魂篇。
将军力向天风尽,丞相心为海日悬。
羡绝当年孙典籍,太平先在圣人前。
这首诗《恭谒三大忠祠(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全诗通过对祠堂环境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敬之情。
首联“祠堂寂寞越城边,一片风吹绿草烟”描绘了祠堂所在之地的静谧与荒凉,绿草随风轻摇,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悲凉的氛围。颔联“词客旧多亡国恨,骚人今有礼魂篇”将历史的沧桑与文人的感慨巧妙融合,既指出了古代文人对国家兴衰的深深忧虑,也暗示了后世文人对先贤的纪念与敬仰。颈联“将军力向天风尽,丞相心为海日悬”通过将军与丞相的形象,展现了他们为国捐躯的英勇与忠诚,以及他们的精神如同天风与海日般永恒不灭。尾联“羡绝当年孙典籍,太平先在圣人前”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与功绩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以祠堂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的象征,抒发了对忠诚、牺牲与智慧的颂扬,以及对和平稳定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和高尚的人格追求。
隐君扁舟离五湖,初闻邑子惊陶朱。
多金不用五㹀术,高阁惟藏万卷书。
牙签玉轴比四库,缥帙锦囊过五车。
河间阙遗应复购,汲冢蠹简嗟无馀。
碧山学士解传业,黄卷古人相与居。
谢庭芝兰信灵秀,窦家椿桂皆芬敷。
朱栏翠瓦照空碧,秋山晚林共扶疏。
寒溪送月出幽谷,白云因风生坐隅。
道山三馆限清禁,山中此乐彼所无。
异时联华陟严近,白虎东观文石渠。
愿待善本校中秘,毋令后儒争鲁鱼。
昔从郡丞游,馀寒春未回。
玄云蔽冷日,朔风捲黄霾。
枯榛拥残雪,疏篱横野梅。
季夏方溽暑,后乘复与偕。
青秧舞白水,赤日飞红埃。
牛马暍俱喘,蜩螗嘒相哀。
值此寒暑变,感予羁旅怀。
行行江湖去,举棹向天台。
老妇脍鲂鲤,丁男涤尊罍。
霜橙荐紫蟹,水藕浮琼醅。
念公复行县,秋光当独来。
予时定相望,持酒上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