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高吟泄不平,区区宠辱若为惊。
舌头极快深藏剑,意绪难防类守城。
五反自当惩小忿,三休足可了余生。
篷窗终日忘形坐,一席从教野老争。
大笑高吟泄不平,区区宠辱若为惊。
舌头极快深藏剑,意绪难防类守城。
五反自当惩小忿,三休足可了余生。
篷窗终日忘形坐,一席从教野老争。
这首诗《偶书二首(其一)》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所作,通过“大笑高吟泄不平”开篇,展现了诗人面对世间不公时的豁达与愤慨。首联“区区宠辱若为惊”,则表达了对世俗荣辱的淡然态度,认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得失不应引起内心的波动。
颔联“舌头极快深藏剑,意绪难防类守城”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言辞犀利却内心谨慎,如同剑藏鞘中,情绪难以控制,仿佛城墙般固守自我。这一联揭示了诗人性格中的复杂性,既锋芒毕露又内敛深沉。
颈联“五反自当惩小忿,三休足可了余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个人情感的控制与超脱,主张以宽容之心对待生活中的小怨小怒,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里“五反”和“三休”可能是指某种修身养性的方法或准则,强调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尾联“篷窗终日忘形坐,一席从教野老争”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自由的生活画面,诗人独自坐在简陋的篷窗下,与世无争,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甚至愿意与乡间的老人分享这份宁静。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世故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王翰在面对人生起伏与社会不公时的思考与态度,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与哲学思考。
吴郎久不见,怅望隔江村。
辛苦头将白,编摩眼易昏。
蕉心含雨润,柿叶缬霜繁。
智永瞠诸后,羲之本一门。
未应梁上得,偏向枕中存。
点磔临池黑,戈波漏屋痕。
萦萦蛛结网,袅袅茧缫盆。
白练书裙好,黄麻草诏尊。
首濡无醉魄,笔谏有忠魂。
安得三千幅,烦君恣意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