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有意惜庭芜,几日无心到杨柳。
好色尽归帘下翁,馀光掬与船中叟。
绀液难从日下乾,芳姿易向霜中老。
才到春还车马稀,青青胜却朱颜好。
一从有意惜庭芜,几日无心到杨柳。
好色尽归帘下翁,馀光掬与船中叟。
绀液难从日下乾,芳姿易向霜中老。
才到春还车马稀,青青胜却朱颜好。
这首诗描绘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人以“一从有意惜庭芜”开篇,表达了对庭中草木的深情关注,接着“几日无心到杨柳”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心境的变化。通过“好色尽归帘下翁,馀光掬与船中叟”,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人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
“绀液难从日下乾,芳姿易向霜中老”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和生命的短暂。绀液(深红色液体)难以在阳光下干涸,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而芳姿(美好的姿态)容易在霜中衰老,则反映了自然界的脆弱和时光的无情。
最后,“才到春还车马稀,青青胜却朱颜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象的喜爱,以及对青春活力的赞美。春天的到来使得车马稀少,但青草的生机勃勃却比红颜更加美好,强调了自然之美超越了人类的短暂与世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年来百念灰,求友良未已。
一昨窜逐来,万事风过耳。
忽得故人书,惊喜或不寐。
人生等行客,斯会姑小憩。
吟诗本不工,信口何足贵。
譬彼蜩螗虫,时时一鸣沸。
自惟尽喑默,何以玩浮世。
不烦更咀嚼,欲听已漂逝。
胡为不解事,异好仍偏嗜。
从来不求名,游戏聊卒岁。
累土创新亭,本拟还旧观。
或言旧亭庳,视此才及半。
我方安朴拙,岂敢事轮奂。
言念梦幻身,终日困几案。
既未许自如,超然脱羁绊。
亦欲对江山,时发一笑粲。
自从得新亭,顿觉百忧散。
亭前柳色新,亭下荷花乱。
明月可坐邀,积雪堪俯玩。
凭栏送飞鸿,千里归一盼。
诗成似有神,酒行欲无算。
取次亦足乐,胡为尚兴叹。
恨吾年已衰,志不在游宦。
何当归去来,终老湖山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