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丛丛发,贫家有好秋。
叶兼慈母馔,花为故人留。
不幸成高节,无端致白头。
年年迟春意,因尔一忘忧。
黄菊丛丛发,贫家有好秋。
叶兼慈母馔,花为故人留。
不幸成高节,无端致白头。
年年迟春意,因尔一忘忧。
此诗《菊》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贫寒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赞美。
首句“黄菊丛丛发”,描绘了一幅金黄色的菊花盛开的景象,色彩鲜明,生机勃勃。菊花在秋天绽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高洁的品质。
“贫家有好秋”一句,点明了菊花虽生长于贫瘠之地,却能带来丰收的喜悦,寓意着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接下来,“叶兼慈母馔,花为故人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赋予了情感,它不仅为贫家带来食物,还为故友留下一片温馨。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亲情的感激之情。
“不幸成高节,无端致白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命运的感慨。菊花虽有高洁之节,却也难以逃脱岁月的无情,最终老去。这不仅是对菊花的哀叹,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一种抒发。
最后,“年年迟春意,因尔一忘忧”两句,道出了菊花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慰藉,每当秋风起时,菊花的开放便能暂时驱散心中的忧愁,带来一丝温暖与安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菊花在诗人眼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