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趁江流去。数点翠收林际雨。渔屋远模糊。
烟村半有无。大痴飞醉墨。秋与天争碧。
净洗绮罗尘。一巢栖乱云。
青山不趁江流去。数点翠收林际雨。渔屋远模糊。
烟村半有无。大痴飞醉墨。秋与天争碧。
净洗绮罗尘。一巢栖乱云。
这首元代王国器的《菩萨蛮·题黄子久溪山雨意图》描绘了一幅山水画的意境。"青山不趁江流去",写出了青山静止不动,与流水形成对比,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展现出山的坚韧和静谧。"数点翠收林际雨",寥寥几笔勾勒出雨后树木的清新翠绿,富有动态感。
下片转向画面中的渔屋和烟村,"渔屋远模糊",远处的渔家小屋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朦胧美。"烟村半有无"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迷离之感,让人想象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最后两句"大痴飞醉墨,秋与天争碧",将画家黄子久的画风比喻为大痴醉酒后的挥毫泼墨,生动地描绘出他作品中浓厚的艺术感染力和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开阔景象。"净洗绮罗尘"则赞美画作的高洁,仿佛能洗尽世俗的繁华与尘埃。"一巢栖乱云"以云彩为巢,象征画家的笔触自由自在,如同鸟儿栖息于白云之间,寓意艺术创作的随性与自然。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黄子久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以及诗人对画作的深深赞赏。
草阁新晴,早为我、特陈鸡黍。
问今日、坐中何客,邻家三五。
稚子隔篱呼即应,老人入户欢相语。
喜朝来、好雨正宜田,公忙否。妇与子,晨皆去。
孙亦往,芸瓜瓠。只老妻留止,为供炊煮。
雨又插秧晴打麦,暮还车水朝犁土。
见何曾,四月有閒人,田家苦。
尘缘相误,大错从何铸。
归梦碧山遥,水云空、人间难住。
落梅如雪,拂面作春寒,登广武、泣新亭,先我伤心许。
雨巾风帽,著酒长安路。
老至厌悲歌,炙银簧、玉靴寒冱。
百年浩荡,憔悴惜初心,飞鸟外、落霞边,那是愁来处。
一从玉局飞仙去,清琴久尘凄调。
落月牵愁,惊涛撼梦,谁访茂陵遗稿。虚堂夜悄。
尚仿佛平生,奋髯悲啸。
莫赋招魂,惹他幽恨到华表。
堂堂忠孝大节,丛残文字里,谁證孤抱。
郭泰人师,灌夫弟畜,惭负针砭多少。元亭梦杳。
叹我亦无端,鬓丝衰早。弹泪西风,霜空孤鹤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