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雨洒萧秋,繁声入夜稠。
轻寒来觉骤,婪热避如流。
荞菜皆资润,豆禾未毕收。
怦怦萦远念,畿内得沾不。
塞雨洒萧秋,繁声入夜稠。
轻寒来觉骤,婪热避如流。
荞菜皆资润,豆禾未毕收。
怦怦萦远念,畿内得沾不。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夜晚的雨水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声、气温变化以及对农作物的影响,同时融入了诗人对畿内的关切之情。
首句“塞雨洒萧秋”以“塞雨”点明雨源,与秋季的萧瑟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接着,“繁声入夜稠”描述了雨声在夜晚的密集,渲染出夜晚雨景的宁静与深沉。通过“轻寒来觉骤”和“婪热避如流”,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雨后气温的骤降,以及人们对于炎热的迅速逃离,生动地刻画了雨后环境的变化。
“荞菜皆资润,豆禾未毕收”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界的描写,通过“荞菜”和“豆禾”的生长状态,展现了雨水对农作物的滋养作用,同时也暗示了农事的繁忙与季节的更迭。最后,“怦怦萦远念,畿内得沾不”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畿内地区是否也享受到这场雨水的关切,体现了其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对国家社稷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雨夜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展现了清代文人关注现实、心系苍生的一面。
芳兰阽粪壤,贞女议少房。
为计堕媒舌,父母惑如簧。
女子何所知,衷心不分明。
令尹廉非偶,喟为先德伤。
割俸资返聘,乃币乃篚筐。
改求大贤后,言氏得秀郎。
贞女与秀郎,既婚复有将。
此事若天斡,鬼神与之襄。
令尹通神明,义气扶纲常。
摘珠出泥涂,炯然开夜光。
拭璧从埃壒,焕尔昭天章。
富郑自范择,言子思激昂。
结草报治命,翰撰当不忘。
我特歌尹德,词短意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