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饱拂石睡,睡足起閒行。
霭霭孟夏景,新树鸣黄莺。
俯仰玩时物,散诞畅吟情。
只此是真乐,何用求虚名。
饭饱拂石睡,睡足起閒行。
霭霭孟夏景,新树鸣黄莺。
俯仰玩时物,散诞畅吟情。
只此是真乐,何用求虚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饭后小憩,醒来后漫步于初夏之景中的悠闲生活状态。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深深喜爱和满足。
首句“饭饱拂石睡”,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享受过美食后的慵懒姿态,拂去石上的尘埃,躺下小憩,展现了一种自在与放松的生活态度。接着,“睡足起闲行”则描述了诗人从短暂的休息中醒来,开始在周围散步的情景,体现了他对于生活细节的品味和享受。
“霭霭孟夏景,新树鸣黄莺”两句,以孟夏的朦胧景象为背景,新长的树木间传来黄莺的啼鸣,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俯仰玩时物,散诞畅吟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俯身观察,抬头欣赏,诗人与周围的世界互动,从中寻找乐趣和灵感。这里的“时物”既指自然界的事物,也暗含了诗人对当下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散诞畅吟情”则表达了诗人自由洒脱的心态,以及通过诗歌抒发情感的愉悦。
最后,“只此是真乐,何用求虚名”点明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在他看来,真正的快乐来自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内心的自由与满足,而非外界的虚名和荣誉。这不仅是对简单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满足的生活态度。
衰柳不堪折,烟霜留旧容。
毵毵扬子岸,犹惹渡江风。
马首初向北,不知关路重。
黄河冰连山,金台尘蔽空。
路难良可叹,汗漫思无穷。
我昔事驰骋,临老万事慵。
贵交久削迹,一丘息微躬。
长安尺一书,十年不复通。
当今谁爱士,此道如盲聋。
知子徒有心,致身竟何从。
子实慕风节,非独文采丰。
遇合亦寻常,壮夫岂苟同。
去去勿复道,行矣慎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