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衿不厌短,曳履不辞穿。
所嗟白日驰,当我盛壮年。
盛年不可再,忧思起缠绵。
精卫何微眇,衔石填沧渊。
大人志亨屯,匪为识玉怜。
策我千里骥,膏我文木轩。
朝游漱渤澥,暮宿层城巅。
捉衿不厌短,曳履不辞穿。
所嗟白日驰,当我盛壮年。
盛年不可再,忧思起缠绵。
精卫何微眇,衔石填沧渊。
大人志亨屯,匪为识玉怜。
策我千里骥,膏我文木轩。
朝游漱渤澥,暮宿层城巅。
这首诗《杂诗(其二)》由明代诗人胡直创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追求的向往。
首句“捉衿不厌短,曳履不辞穿”描绘了主人公在生活中的忙碌与奔波,即使衣着简陋,也无怨言;即使鞋子破旧,也愿意忍受。这种坚韧与豁达的态度,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接着,“所嗟白日驰,当我盛壮年”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正值壮年的他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这句诗流露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珍惜当下、把握机会的呼吁。
“盛年不可再,忧思起缠绵”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忧虑,强调了青春岁月的宝贵性,一旦错过便无法重来,由此引发了深深的忧思。
“精卫何微眇,衔石填沧渊”引用了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象征着即使力量微小,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表达了诗人虽面对困难与挑战,仍怀揣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大人志亨屯,匪为识玉怜”则表达了对理想与抱负的追求,即便遭遇艰难险阻,也不会因外界的误解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彰显了诗人的坚定意志。
最后,“策我千里骥,膏我文木轩”使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千里马,渴望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求,希望能在文墨之林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我实现与文化传承的强烈愿望。
“朝游漱渤澥,暮宿层城巅”描绘了一幅朝向大海探索,夜晚栖息于高山之巅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在追求知识与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杂诗(其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理想与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热切期盼。
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
记南楼望信,夕阳帘外,西窗惊梦,夜雨灯前。
写月书斜,战霜阵整,横破潇湘万里天。
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相呼共宿寒烟。
想只在、芦花浅水边。
恨呜呜戍角,忽催飞起,悠悠渔火,长照愁眠。
陇塞间关,江湖冷落,莫恋遗粮犹在田。
须高举,教弋人空慕,云海茫然。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