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宿邯郸署,偶闻邻妇啼。
声声如有诉,多云有所思。
不作双飞鸟,却为征夫妻。
征夫妻犹可,边塞苦谁知。
不愁衣带缓,但恐寄衣迟。
砧杵家家急,贱妾心独悲。
手纫衣未成,衣成附阿谁。
初宿邯郸署,偶闻邻妇啼。
声声如有诉,多云有所思。
不作双飞鸟,却为征夫妻。
征夫妻犹可,边塞苦谁知。
不愁衣带缓,但恐寄衣迟。
砧杵家家急,贱妾心独悲。
手纫衣未成,衣成附阿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晚听到邻妇啼哭时的思绪与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以及对边塞生活的无奈与哀叹。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不作双飞鸟,却为征夫妻”,既表达了对无法与爱人相伴的遗憾,也突出了战争背景下夫妻分离的现实。同时,“征夫妻犹可,边塞苦谁知”一句,将个人的痛苦与更广泛的边疆之苦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不愁衣带缓,但恐寄衣迟”则体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与担忧,她不担心自己的身形变化,只害怕自己亲手缝制的衣物不能及时送达丈夫手中。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女子内心的坚强与柔情并存。
最后,“手纫衣未成,衣成附阿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女子在努力完成衣物制作的同时,又面临着如何将衣物送达丈夫面前的难题,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困难,更是情感上的挣扎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视角,反映了战争时期家庭分离的痛苦,以及女性在社会动荡中的坚韧与情感世界。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是明代文学中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光辉的佳作。
琅琅环佩三千,一楼玉立中端委。
瑶琚碾就,襄王故国,屈平遗里。
多少铅华,飞琼涂抹,一时挼碎。
记少年驰逐,银杯缟带,几番被、鸡呼起。
冷入重貂如水。
鬓丝丝、叹非前比。
羔儿满泛,狮儿低唱,飘风过耳。
冰释边忧,春生民乐,欢形佐史。
倩何人蜚奏,五云天上,助吾君喜。
才过黄花雨。
问长堤、依依万柳,未春何絮。
一目河山银幻出,惊诧夜光流注。
巍观矗、玉为云柱。
风卷寒芦迷过雁,渺沧波、莫认沙鸥羽。
千万蝶,空中舞。
霸桥寂寞前溪暮。
耸诗肩、霜裘拥貉,月亳挥兔。
记得梅奴曾索笑,解珮如逢交甫。
今孤垒、寒烟深处。
休说鹅池平蔡事,庆新年、一稔欢相语。
持大白,勿虚度。
岭蜀天涯路。
忆前年、担簦西上,旌麾南去。
谁谓潇湘还解后,重对灯前笑语。
挺乔木、森森犹故。
梅外柳边官事了,记牢之、曾著元戎府。
聊访问,旧游处。
酒边不用伤南浦。
为鄇亭、百年门户,正烦宗主。
见说君王方旰食,借箸哺应为吐。
这官职、二郎须做。
若见时贤询小阮,愿早携、襏襫耕春雨。
嗟矍铄,恐迟暮。
浪拍金鳌,春浮铁瓮,气清天朗如秋。
江皋无事,飞盖强追游。
万顷蒲萄光里,风樯共、塔影悠悠。
人间事,年华似掷,一水与俱流。
绸缪。
千古恨,纷纷离合,晋宋曹刘。
望长安何处,落照西头。
往事苍苔陈迹,夷吾在、吾属何愁。
清樽畔,谁能为我,一曲舞梁州。
八足横戈,一身衷甲,将军致尔来前。
呼僮解缚,亟荐泽虞鲜。
族类横行草地,今骈首、鼎镬连连。
荆江上,不图霜后,风味似吴天。
晴川。
千里外,分甘遗远,多谢勤拳。
对香枨新酒,一洗腥膻。
慰我吟情归思,都忘却、张子鲈鳊。
持螯了,老饕作赋,佳话楚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