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师喝断苏黄手。绝倒宗风参不透。
从教香象渡恒河,何似黄鹂鸣翠柳。
小山乐府新编就。书罢墨池翻污袖。
珠玑错落韵琤瑽,金石岂能同此寿。
秀师喝断苏黄手。绝倒宗风参不透。
从教香象渡恒河,何似黄鹂鸣翠柳。
小山乐府新编就。书罢墨池翻污袖。
珠玑错落韵琤瑽,金石岂能同此寿。
这首诗是汪东在清末近现代初年所作,以尹默的词为引而再作,题目为《玉楼春·尹默有词见和,再用韵题其自写秋明长短句》。诗中提到“秀师喝断苏黄手”,可能是在赞美尹默的才情超越了苏轼和黄庭坚这样的大家。接着,“绝倒宗风参不透”表达了对尹默独特艺术风格的惊叹,难以完全理解其深邃的艺术境界。
“从教香象渡恒河”运用了佛教典故,比喻尹默的创作如大象过河般从容,显示出其深厚的艺术底蕴。“何似黄鹂鸣翠柳”则以黄鹂的婉转鸣叫比喻尹默的词作清新悦耳,如同黄鹂在翠柳间歌唱。
“小山乐府新编就”中的“小山”指宋代词人周邦彦,这里暗指尹默的新作具有周邦彦词的韵味。“书罢墨池翻污袖”描绘了尹默创作时的专注与投入,笔墨挥洒间衣袖染墨的画面。
最后两句“珠玑错落韵琤瑽,金石岂能同此寿”赞美尹默的词作如珠玉交错,音韵和谐,认为其艺术价值超越了金石般的长久。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对尹默诗词才华的高度赞扬之作,充满了敬佩之情。
山已居高台更高,所为登台供旷揽。
可知知止竟谁能,以已度人生百感。
人硕天从,天且难供。以一应万,凛乎九重。
高则毕照,物将弗遗。水清无鱼,其言可思。
楚王三户,尚盟强台。
吁嗟图一览之,娱乎吾羞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