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已居高台更高,所为登台供旷揽。
可知知止竟谁能,以已度人生百感。
人硕天从,天且难供。以一应万,凛乎九重。
高则毕照,物将弗遗。水清无鱼,其言可思。
楚王三户,尚盟强台。
吁嗟图一览之,娱乎吾羞此来。
山已居高台更高,所为登台供旷揽。
可知知止竟谁能,以已度人生百感。
人硕天从,天且难供。以一应万,凛乎九重。
高则毕照,物将弗遗。水清无鱼,其言可思。
楚王三户,尚盟强台。
吁嗟图一览之,娱乎吾羞此来。
这首诗《旷揽台放歌》由清朝诗人弘历创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山已居高台更高”,描绘了山峰与高台相互衬托的壮丽景象,暗示着追求卓越与超越的精神。接着,“所为登台供旷揽”表达了登高远望的意图,旨在开阔视野,获取更广阔的视角。
“可知知止竟谁能,以已度人生百感”这两句蕴含哲理,探讨了知足与人生百态的关系。知止意味着明白何时停止追求,但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诗人通过自问自答,引出对人生复杂情感的思考。
“人硕天从,天且难供。以一应万,凛乎九重”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性与宇宙关系的探索。人虽伟大,却难以满足于天道;以单一的视角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让人感到敬畏。这里体现了对宇宙宏观与个体微观之间矛盾的思考。
“高则毕照,物将弗遗”强调了高度的重要性,只有站在高处才能全面审视万物,不遗漏任何细节。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智慧的启示。
“水清无鱼,其言可思”运用比喻,指出清澈的水面无法藏匿鱼儿,同样,真言往往能触及人心深处,引发深思。这反映了诗人对真诚表达价值的认可。
“楚王三户,尚盟强台”引用历史典故,借以说明即便是强大的力量也难以持久,强调了权力与地位的相对性。这里暗含对权力斗争的反思。
最后,“吁嗟图一览之,娱乎吾羞此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感慨与自我反省,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自身行为的谦逊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语言优美,寓意深远。
院落黄昏,残霞收尽廉纤雨。
天香富贵洛阳城,巧费春工作。自笑平生吟苦。
写不尽、此花风度。玉堂银烛,翠幄画阑,万红争妒。
那更深宵,寒光幻出清都府。
嫦娥跨影下人间,来按红鸾舞。连夜杯行休驻。
生怕化、彩云飞去。酒阑人静,月淡尘清,晓风轻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