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山中不见山,却因远看更孱颜。
煌煌三秀如堪采,拂石眠云未忍还。
身在山中不见山,却因远看更孱颜。
煌煌三秀如堪采,拂石眠云未忍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情景及心境。开篇“身在山中不见山,卻因远看更孱颜”两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诗人似乎融入自然之中,与山林合而为一,甚至连山的存在也淡忘了,但当他从远处眺望时,却发现山色的淡漠与自己的心境相呼应。
以下是对接下来的两句进行鉴赏:“煌煌三秀如堪采”,“拂石眠云未忍还”。“煌煌三秀如堪采”中,“三秀”可能指的是山的三种不同面貌,如峻拔、险怪、幽深等,而“如堪采”则是说诗人对这山之美有所选择和品味,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精心挑选与欣赏。“拂石眠云未忍还”,这里的“拊石”可能是在描述诗人倚靠在岩石上,而“眠云”则是说他沉浸于云雾间,忘却了归途,“未忍还”表达了一种不愿离开这宁静自然环境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以及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吾叔邵武公,当年与我翁。
双陪闽蜀守,竹马走儿童。
归来知几日,相继归窀穸。
黄泥闭雪髭,欲会那可得。
叔家城北居,高栋亦彫题。
邀宾夕驻马,为母日烹鸡。
一朝桑海换,不能保子孙。
负薪冢上道,养鸭水边村。
我今六十五,仍高破角巾。
年年上爷冢,每每到孙家。
孙家留我坐,孙妇办汤茶。
以我上冢牲,啖孙且满引。
绕篱黄蝶飞,抽篱高碧笋。
起视檐西东,分檐住蜜蜂。
问蜂窠几许,四十还有馀。
窠窠如不败,胜我十亩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