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子文为羽,仙人锦作衿。
有生同物化,而汝独秋深。
不及芳菲日,弥伤迟暮心。
因知漆园叟,所感亦犹今。
凤子文为羽,仙人锦作衿。
有生同物化,而汝独秋深。
不及芳菲日,弥伤迟暮心。
因知漆园叟,所感亦犹今。
这首诗《秋蝶》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对秋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更迭的感慨。
首句“凤子文为羽,仙人锦作衿”以凤鸟的羽毛和仙人的锦衣为喻,象征着秋蝶的美丽与高贵,暗示了其非凡的品质。接着,“有生同物化,而汝独秋深”则揭示了生命的共同规律——生老病死,万物皆有终始,而秋蝶却在深秋时节独自面对这一自然法则,引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不及芳菲日,弥伤迟暮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秋蝶与春花进行对比,指出春花的繁盛与生机勃勃,反衬出秋蝶在衰败季节中的孤独与哀愁。最后,“因知漆园叟,所感亦犹今”借用庄子(漆园叟)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认为古今人们对于生命、时间的感慨并无二致,体现了对人类共通情感的理解与共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蝶在深秋中的独特魅力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与自然循环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认同。
南风导前北风续,仁气潜随杀机伏。
初疑惨淡八表昏,忽变光明大千足。
上天之载德如毛,帝力不知封比屋。
垢污过眼俱衣被,枯朽何心亦膏沐。
调治竹君折节下,表显梅兄受命独。
于至严凝见温厚,有大包容分类族。
是空非空色非色,在坑满坑谷满谷。
铺张元化有许奇,收敛神功又何速。
欲搜好句极形容,回首千章成浅俗。
夜深兽红妓打围,雪消雪落何用知。
昔人读书松竹林,今之书林乃无竹。
有松无竹何不可,松亦元同借邻烛。
十年人事桑田变,隔舍丁丁斧斤蹙。
归来窗下一灯青,夜半林空山鬼哭。
乃知艺木印岁寒,不似闭门翻故牍。
客来若问子孙枝,窗间正有声吾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