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公元和间,挂瓢偶来此。
爱此山气佳,无泉亦将徙。
道逢白须人,长跪乞留止。
朝见双于菟,乃是两童子。
盘旋忽不见,已有一泓水。
问水何方来,南岳几千里。
龙象一帖然,天人共欢喜。
至今呜弦声,淙淙碧岩里。
青蒲偃其旁,绿萝影其底。
但啜泉味佳,其人可知矣。
一弹幽涧音,再鼓松风起。
性公元和间,挂瓢偶来此。
爱此山气佳,无泉亦将徙。
道逢白须人,长跪乞留止。
朝见双于菟,乃是两童子。
盘旋忽不见,已有一泓水。
问水何方来,南岳几千里。
龙象一帖然,天人共欢喜。
至今呜弦声,淙淙碧岩里。
青蒲偃其旁,绿萝影其底。
但啜泉味佳,其人可知矣。
一弹幽涧音,再鼓松风起。
这首诗描绘了虎跑泉的自然美景与神秘氛围。诗人黄景仁在元和年间偶然来到此地,被山色与泉水所吸引,甚至愿意迁徙而来居住。他遇见了一位白须老人,请求留下,可见此处环境之迷人。
诗中描述了山中偶遇的神奇景象:朝见的“于菟”(老虎)原来是两个孩童的装扮,这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变化。随后,诗人询问泉水的来源,得知它来自遥远的南岳,经过长途跋涉,最终汇聚于此。这不仅展现了泉水的源头之远,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奇妙与连结。
“龙象一帖然,天人共欢喜”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泉水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景象,仿佛龙与大象一同静立,表达了天地间的和谐与喜悦。而“至今呜弦声,淙淙碧岩里”则通过比喻,将泉水的声音比作弦乐,生动地描绘了泉水潺潺流动的美妙声音,仿佛在碧绿的岩石间回响。
最后,“青蒲偃其旁,绿萝影其底”描绘了泉水周围的植物景观,青绿色的蒲草倒映在清澈的水中,绿萝的影子投射在水底,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美感。诗人通过“但啜泉味佳,其人可知矣”表达了对泉水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品鉴自然之美的心境。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虎跑泉的自然美、神秘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勾留几日,把六朝俊语,取次听熟。
只说西洲清怨极,谁分者般秾福。
北海琴尊,东山弦管,小部泠泠曲。
昨宵梦里,画屏犹自银烛。
别后小有清吟,都无狂醉,冷煞闲官阁。
看取萧萧鸾尾影,翠袖天寒同宿。
铁笛吹残,瑶笺谱剩,料得怜幽独。
一枝赠我,安排早有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