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二首·其二》
《浣溪沙二首·其二》全文
清 / 龚自珍   形式: 词  词牌: 浣溪沙

凤胫灯青香篆寒。寻思脉脉未成眠。

敧鬟沈坐溜犀钿。

一帧梅花红似酒,半庭春月暖于烟,红阑干外夜阑珊。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名为《浣溪沙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情感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温暖。

“凤胫灯青香篆寒”,开篇以“凤胫”形容灯柱,以“青”色的灯光和“篆”字形的香气,营造出一种高雅而略带凉意的氛围。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感受,也暗示了环境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沉静。

“寻思脉脉未成眠”,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绪万千,却难以入眠的情景。这里的“脉脉”二字,既指眼神的深情,也暗含了内心情感的深沉与复杂,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敧鬟沈坐溜犀钿”,描述了女子的发型和坐姿,通过“敧鬟”(倾斜的发髻)和“犀钿”(镶嵌着犀牛角的首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身份与地位。

“一帧梅花红似酒,半庭春月暖于烟”,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将梅花比作“红似酒”,不仅突出了梅花的鲜艳与醉人,也借酒喻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半庭春月暖于烟”则描绘了春夜的温馨与柔和,月光如同轻烟般温暖,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意境。

“红阑干外夜阑珊”,最后两句收束全诗,通过“红阑干”(红色的栏杆)与“夜阑珊”(夜色渐深),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情感的深沉与复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情感世界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龚自珍

龚自珍
朝代:清   籍贯:27岁中举   生辰: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猜你喜欢

新晴

瑶霜珠露两相鲜,玉宇金钲万里宽。

欲作一晴多少日,早知祗费数朝寒。

暴禾场里鸡豚乐,试笔窗前纸墨乾。

儿女莫餐新淅饭,打头荷甔且输官。

(0)

送罗永年归永丰

谁道三年聚,能胜一别多。

岁寒知子可,心折奈吾何。

所喜如椽笔,能挥却日戈。

老夫留病眼,看子中文科。

(0)

过查濑

眼底常山一武中,上滩更得半帆风。

青天以水为铜镜,白鹭前身是钓翁。

旧日岸头浑改尽,数尖山觜忽搀空。

老夫只费五六日,行尽浙山西复东。

(0)

雪晴二首·其二

晴光雪色忽相逢,雨滴空阶日影中。

珍重北檐殊韵胜,苛留残玉不教融。

(0)

栟楮江滨芙蓉一株发红白二色二首·其一

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

近日司花出新巧,一枝能著两般花。

(0)

和唐德明问病二首·其二

俟命循天更不疑,朵颐那可换灵龟。

逍遥岂在榆枋外,问著扶摇总不知。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