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忠州访酆都观·其二》
《过忠州访酆都观·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迥绝尘埃表,宁无造物司。

鹿驯贪客过,龙老恶人窥。

丹去炉仍在,云生洞愈奇。

归舟天尽际,杖履复何时。

(0)
翻译
它远离尘世的纷扰,难道没有造物主的安排?
鹿儿温顺地吸引游客,老龙却厌恶恶人的窥探。
炼丹炉虽去,但遗迹犹在,洞穴云雾缭绕更显奇特。
归乡的船儿驶向天边尽头,何时能再次手杖漫步呢?
注释
迥绝:远离。
尘埃表:世俗纷扰。
造物司:造物主的安排。
鹿驯:温顺的鹿。
贪客:吸引游客。
龙老:老龙。
恶人窥:恶人窥探。
丹去:炼丹离去。
炉仍:炉子仍在。
云生:云雾缭绕。
洞愈奇:洞穴更显奇特。
归舟:归乡的船。
天尽际:天边尽头。
杖履:手杖漫步。
复何时:何时能再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途经忠州,访问酆都观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道家修炼文化的向往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憧憬。

"迥绝尘埃表"一句,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展现出诗人远离尘世的心境。"宁无造物司"则是对自然规律的质疑,似乎在寻求一种更高层次的存在意义。

接下来的"鹿驯贪客过"和"龙老恶人窥"两句,通过鹿与龙的形象,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家修炼之地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鹿在这里象征着纯洁,而龙则是力量与神秘的代表,但它们都无法完全避免世间的污浊。

"丹去炉仍在"表明尽管外界的繁华已经消逝,但内心的修炼之火依旧存在,体现了诗人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坚守。"云生洞愈奇"则描绘了一种神秘而又超自然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于道家仙境的向往。

最后两句"归舟天尽际,杖履复何时",诗人站在天地之间,回望自己所乘之舟已至天边,内心充满了对未来修炼之路的期待与探索,同时也带有一丝时间流逝与生命有限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道家文化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主题。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次韵观弟避难

北风行黑杀,东南天柱折。

忠臣锯解头,文士刀抉舌。

我亦走危途,腥埃蒙面铁。

攀缘极棱层,双跟迸皴血。

山人邂逅惊,强颜取容悦。

班荆分菜糜,儿童笑流歠。

荼毒复荼毒,难说更难说。

十月初五夜,山林阴气合。

骨肉复何之,无从知死活。

眼光射先庐,山人火烈烈。

虎狼相往来,左右无寸挟。

吞声哭达旦,忽与妻孥接。

相持牵衣裳,透肤霜露浃。

何时是归时,细思增郁结。

且见脊令飞,绕树日千匝。

(0)

午酌对盆兰有感

山中酒一樽,樽前兰一盆。

兰影落酒卮,疑是湘原魂。

乘醉读离骚,意欲招湘原。

湘原不可招,桃李花正繁。

春事已如此,难言复难言。

聊借一卮酒,酹此幽兰根。

或者千载后,清香满乾坤。

(0)

蔡峰似徐鳞卿

老去襟怀得丧齐,东风吹煖送行藜。

群山捧谷云居下,一岭分疆水向西。

有路不来多事马,满村交唱太平鸡。

主人九十清谈健,樽酒流连日又低。

(0)

挽赵集贤□□三首·其三

命也谁无死,恩斯独异今。

人迎万里榇,天报一生心。

红炬护舟稳,白云归窆深。

蹒跚得临坎,痛器撼山林。

(0)

送严伯长教授邑庠任满

手扬教铎下龙汀,三载从容擅最称。

禄釜半虚家继廪,书窗独冷仕如僧。

狎曾问字春风坐,惜欠论心夜雨镫。

此去兰台芸阁邃,尚须时寄一溪藤。

(0)

俞荪墅示以杂兴四首乃用危骊塘所次唐子西韵因次韵·其四

人生无足处,知足是良方。

自种荪成墅,时同云出乡。

江湖残梦杳,山谷本心长。

回首门前事,风潮战石塘。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