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年馀此再逢,江流山色隐房栊。
玄猿入洞虚残月,帝子吹箫向碧空。
泉饮定心僧入定,法从空处界俱空。
登临欲问飞来事,云树重重水自东。
一十年馀此再逢,江流山色隐房栊。
玄猿入洞虚残月,帝子吹箫向碧空。
泉饮定心僧入定,法从空处界俱空。
登临欲问飞来事,云树重重水自东。
这首诗描绘了飞来寺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首句“一十年馀此再逢”,表达了诗人对重访此地的感慨,时间的流逝与重逢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接着,“江流山色隐房栊”一句,以江水与山色隐没于房舍之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玄猿入洞虚残月”描绘了一幅月色朦胧中,玄色的猿猴进入洞穴的画面,残月的背景增添了神秘与幽静的氛围。“帝子吹箫向碧空”则通过想象中的仙人吹箫于碧蓝天空之上,进一步渲染了超凡脱俗的意境。
下半部分转而描写寺内的宁静与僧人的修行:“泉饮定心僧入定,法从空处界俱空。”泉水的流动与僧人的冥想形成对比,凸显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空寂。最后,“登临欲问飞来事,云树重重水自东”表达了诗人想要探寻飞来寺来历的愿望,但被层层云雾与树木所阻隔,只能看到水流向东而去,暗示了答案可能隐藏在自然与禅悟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飞来寺及其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神秘,以及诗人对于自然与禅学的深刻感悟。
揭车帷、西山一角,凄烟怨黛如昨。
呜咽金元河畔水,梦断璧珰珠络。春漠漠。
看万点飞花,寒食东风作。夕阳将落。
又九陌红尘,千门紫气,冷月上金爵。啼鹃魄。
处处野棠晴雪,椒兰火尽楼阁。
通天台下通天表,只有初明痛绝。心绪恶。
枉赢得风流、万柳堂前酌。帝京人老。
听雨打新荷,年年歌向,供奉翠华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