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车帷、西山一角,凄烟怨黛如昨。
呜咽金元河畔水,梦断璧珰珠络。春漠漠。
看万点飞花,寒食东风作。夕阳将落。
又九陌红尘,千门紫气,冷月上金爵。啼鹃魄。
处处野棠晴雪,椒兰火尽楼阁。
通天台下通天表,只有初明痛绝。心绪恶。
枉赢得风流、万柳堂前酌。帝京人老。
听雨打新荷,年年歌向,供奉翠华幕。
揭车帷、西山一角,凄烟怨黛如昨。
呜咽金元河畔水,梦断璧珰珠络。春漠漠。
看万点飞花,寒食东风作。夕阳将落。
又九陌红尘,千门紫气,冷月上金爵。啼鹃魄。
处处野棠晴雪,椒兰火尽楼阁。
通天台下通天表,只有初明痛绝。心绪恶。
枉赢得风流、万柳堂前酌。帝京人老。
听雨打新荷,年年歌向,供奉翠华幕。
此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又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卢沟桥畔的景象与情感。开篇“揭车帷、西山一角”,以轻柔的笔调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场景,仿佛拉开了一层轻纱,展露出西山的一角,烟雾缭绕,如同女子的黛眉,充满了哀怨之感。
接着,“呜咽金元河畔水,梦断璧珰珠络”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河水的呜咽声与破碎的梦境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河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常,而“梦断璧珰珠络”则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消逝与失落。
“春漠漠。看万点飞花,寒食东风作。”春日里,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漫天飞舞的花瓣,这一景象既美丽又略带伤感,仿佛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寄托了对时间无情、生命短暂的深深思考。
“夕阳将落。又九陌红尘,千门紫气,冷月上金爵。”夕阳西下,红尘滚滚,千门万户中透出紫色的光芒,而一轮冷月悄然升起,金爵(古代酒器)似乎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色,也暗含了对繁华背后孤独与寂寞的反思。
“啼鹃魄。处处野棠晴雪,椒兰火尽楼阁。”杜鹃鸟的啼鸣,伴随着晴雪覆盖的野棠树,以及椒兰(香料)燃烧后的楼阁,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哀愁与寂静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世事无常的感慨。
“通天台下通天表,只有初明痛绝。”通天台与通天表,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然而“只有初明痛绝”则表明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痛苦与绝望。
最后,“心绪恶。枉赢得风流、万柳堂前酌。帝京人老。听雨打新荷,年年歌向,供奉翠华幕。”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绪,尽管曾经有过风流的岁月,但最终却只能在老去的帝京中,听着雨打新荷的声音,年复一年地对着翠华(皇帝的仪仗)的幕布歌唱。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叹,也是对时代变迁、历史长河中个体渺小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