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不作,水天外、一望茫然无际。
万顷琉璃人倒影,濯尽脂香粉腻。
振袖临风,飞觞酹月,大有髯苏意。
铜琶铁板,许侬也吐豪气。
休为萍泊他乡,故园荆棘,满腹生牵系。
屈指年华过半百,须识浮生如寄。
历尽艰难,从今应悟,离合悲欢理。
学书学剑,有儿幸亦磨厉。
海波不作,水天外、一望茫然无际。
万顷琉璃人倒影,濯尽脂香粉腻。
振袖临风,飞觞酹月,大有髯苏意。
铜琶铁板,许侬也吐豪气。
休为萍泊他乡,故园荆棘,满腹生牵系。
屈指年华过半百,须识浮生如寄。
历尽艰难,从今应悟,离合悲欢理。
学书学剑,有儿幸亦磨厉。
这首清代宗婉的《大江东去·海舶书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海景图。开篇“海波不作,水天外、一望茫然无际”,展现了大海的广阔与平静,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出人的倒影,形象地刻画了海面的清澈和人物的孤独。接着,“万顷琉璃人倒影,濯尽脂香粉腻”运用比喻,将水面比作万顷琉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振袖临风,飞觞酹月,大有髯苏意”描绘了诗人豪放洒脱的举止,颇有苏东坡的风范,饮酒赏月,寄托着壮志豪情。“铜琶铁板,许侬也吐豪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豪迈之气,表达了诗人不甘平凡,渴望在海上生涯中展现自我。
然而,诗人心中也不乏思乡之情,“休为萍泊他乡,故园荆棘,满腹生牵系”,感叹漂泊在外的无奈,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交织在一起。随着岁月流逝,“屈指年华过半百,须识浮生如寄”,诗人意识到人生短暂,应该看淡离合悲欢,学会释然。
最后,“学书学剑,有儿幸亦磨厉”表达了对后代的期望,希望儿子能通过学习书法和剑术,磨砺意志,成为有担当的人。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豪放的海洋情怀,又有深沉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宗婉独特的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