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山廿宿东林寺,共对庚申六月时。
郁水鳌洲传学谱,天蚕沙贝寄铭碑。
双翻棠棣齐云秀,十载音书托雁迟。
今日招提重过棹,好音先折野梅枝。
觉山廿宿东林寺,共对庚申六月时。
郁水鳌洲传学谱,天蚕沙贝寄铭碑。
双翻棠棣齐云秀,十载音书托雁迟。
今日招提重过棹,好音先折野梅枝。
这首明代诗人庞嵩的《过东林寺有怀洪代巡》充满了对历史与文化的追忆,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怀念。诗中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典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过往的深情回忆。
首联“觉山廿宿东林寺,共对庚申六月时”,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时间,诗人曾在东林寺住宿二十余日,正值庚申年六月,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刻。
颔联“郁水鳌洲传学谱,天蚕沙贝寄铭碑”,运用了“郁水”、“鳌洲”、“天蚕”、“沙贝”等自然元素,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通过“学谱”与“铭碑”的描绘,展现了东林寺作为文化圣地的地位,以及其在学术与文化上的贡献。
颈联“双翻棠棣齐云秀,十载音书托雁迟”,以“棠棣”比喻深厚的友情,“齐云秀”形容友情如同云中的花朵般美丽,而“十载音书托雁迟”则表达了长时间未见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鸿雁传递书信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
尾联“今日招提重过棹,好音先折野梅枝”,诗人再次造访东林寺,却在未见友人之际,先被野外梅花的香气吸引,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期待,预示着与友人重逢的美好时刻即将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禊节才过,冷落了风流,兰亭逸少。
单枕无聊,心事向谁行道。
打叠鸳鸯绣被,好招取、梦儿来到。
问何如、九疑黛色,帝子下黄陵庙。
愿将身化为胡蝶,粉痕死、向花心抱。
浪说游仙留玉枕,枕内藏机窍。
望断美人何处,惭愧杀、灵修练要。
看落花飞絮,殢人春睡,如眠似觉。
荷到长戈,已禦尽、九关魑魅。
尚记得、悲歌请剑,更阑相视。
惨澹烽烟边塞月,蹉跎冰雪孤臣泪。
算名成、终竟负初心,如何是。天难问,忧无已。
真御史,奇男子。只我怀抑塞,愧君欲死。
宠辱自关天下计,荣枯休论人间世。
愿无忘、珍惜百年身,君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