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别》
《鹧鸪天.别》全文
明 / 董以宁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赋得将离向绮窗。桃花流水送游艭。

柔肠乍结先回九,小字亲钩定取双。

同玉案,伴银缸。惯来一晌不惊尨。

多情恐逐浮萍去,发愿拈针绣佛幢。

(0)
鉴赏

这首《鹧鸪天·别》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情感细腻,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赋得将离向绮窗”,以绮窗为背景,点出即将分别的情境,营造了一种温馨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桃花流水送游艭”一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桃花与流水象征着美好与流逝,游艭则代表了即将远行的船只,整个画面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憧憬。

“柔肠乍结先回九,小字亲钩定取双”两句,通过比喻和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柔肠乍结,形容离别时心绪的缠绵悱恻;小字亲钩,可能是指在信件或礼物上亲手书写名字,表达对对方的深情与不舍。定取双,可能寓意希望两人能共度余生,体现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玉案,伴银缸。惯来一晌不惊尨”几句,进一步描绘了日常生活的温馨场景,玉案和银缸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尨则指家中宠物,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两人共同生活的温馨画面。惯来一晌不惊尨,意味着即使在短暂的相聚中,也习惯了彼此的存在,连家中宠物都习以为常,增添了生活的烟火气和情感的深度。

最后,“多情恐逐浮萍去,发愿拈针绣佛幢”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祈愿。多情恐逐浮萍去,担心自己的深情会被时间的流逝冲淡;发愿拈针绣佛幢,则是希望通过宗教信仰的力量,祈求两人的感情能够长久稳固,如同佛幢般坚固不倒。这种对爱情的执着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饱满,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鹧鸪天·别》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美好愿望。

作者介绍

董以宁
朝代:明   字:文友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董以宁(约公元1666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同里结国仪社,委以启札。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魏裔介未与一面,为之倾倒。以宁于历象、乐律、方与之指,多所发明。
猜你喜欢

分书自序

自是乾坤一腐儒,早年曾学佩铜符。

梦中争鹿从伊巧,夜里辞金信我愚。

却爱一官清似水,终令九子苦如荼。

独馀架上书千卷,誇作槐翁燕翼图。

(0)

和顾伯龙邑侯九日感怀

懒把茱萸插满头,年来萧索不堪秋。

飞霜入鬓频临镜,落日惊心独倚楼。

木叶已看辞干尽,菊花空自傍篱幽。

柴门端望白衣使,一对青尊解暮愁。

(0)

春莫梦访冲默道人山房三首·其一

忆与君晤日,已过菊花节。

思君今何时,复荒桃李月。

林卧观物变,流光水东决。

老去还几回,堪此隔年别。

悠悠超世怀,独处谁共说。

梦访白云居,清樽为余设。

酒中无杂言,细讨卫生诀。

寤叹仍沙村,虚灯照明灭。

(0)

浮邱景紫烟楼

巀嶪山楼接上台,朱帘高傍紫烟开。

丹梯百尺元无暑,玉舄双留不染苔。

刘鋹宫墙飞燕尽,任嚣雉堞野猿哀。

何如胜地留仙迹,旷世频迎上客来。

(0)

宫辞三绝送黄虞部北上·其一

青丝为髻羽为衣,曾侍君王步辇归。

却笑新妆太清素,故令下界玩芳菲。

(0)

九日栾城逢赵侍御

曾为汉使接清班,犹记周游河济间。

此日相逢对秋色,与君未减旧时颜。

孤城月落中山出,平野烟销滹水还。

不用登高重垂泪,风云直北是京关。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