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来篱下欲成蹊,菊似桃花赏客迷。
清郁虽同彭泽径,娇红全是武陵溪。
露沾宿蕊金丝润,日炙繁英玉叶低。
占断春光与秋色,薰风特地与留题。
怪来篱下欲成蹊,菊似桃花赏客迷。
清郁虽同彭泽径,娇红全是武陵溪。
露沾宿蕊金丝润,日炙繁英玉叶低。
占断春光与秋色,薰风特地与留题。
这首诗以“次韵阮承书咏桃花菊六月开”为题,由宋代诗人慕容彦逢所作。诗中描绘了菊花与桃花并蒂开放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儿的美丽与生机。
首句“怪来篱下欲成蹊”,以“怪”字引出意外之感,暗示了花儿的繁盛引人注目,以至于在篱笆下形成了小路。接着,“菊似桃花赏客迷”一句,将菊花与桃花相提并论,赞美其相似的美丽,让赏花之人难以分辨,流连忘返。
“清郁虽同彭泽径,娇红全是武陵溪”两句,运用典故,将菊花的香气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溪相联系,同时以“娇红”形容桃花的娇艳,进一步强化了两种花卉的美感对比。
“露沾宿蕊金丝润,日炙繁英玉叶低”描绘了清晨露珠滋润花朵,阳光下花瓣闪烁如玉的景象,细腻地展现了花儿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命力与美感。
最后,“占断春光与秋色,薰风特地与留题”表达了花儿不仅占据了春天与秋天的美景,还吸引着春风特意留下题咏,强调了花儿在人们心中的独特地位和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与桃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何幸闻名早。爱春蚕、缠绵作茧,丝丝萦绕。
织就七襄天孙锦,彩线金针都扫。
隔千里、系人怀抱。
欲见无由缘分浅,况卿乎、与我年将老。
莫辜负,好才调。落花流水难猜料。
正无妨、冰弦写怨,云笺起草。
有美人兮倚修竹,何日轻舟来到。
叹空谷、知音偏少。
只有莺花堪适兴,对湖光山色舒长啸。
愿寄我,近来稿。
冷入帘帏。西风送、一行旅雁南飞。
碧天如水,去路远趁斜晖。
云外寄书秋浩荡,月中连翼影参差。共依依。
楚江芦岸,霜点毛衣。
秋容三分过半,恰寒砧韵咽,画角声悲。
黄花消息,露华暗满东篱。
山程水程万里,动几处、离人双泪垂。
重阳近,更乱虫声里,良夜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