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金地与人疏,山静风光碧有馀。
开筑当年看锡卓,焚修今日听星居。
灵株瑞草人难识,明月清风室更虚。
坐久半天琼佩响,泠泠此理属真如。
逍遥金地与人疏,山静风光碧有馀。
开筑当年看锡卓,焚修今日听星居。
灵株瑞草人难识,明月清风室更虚。
坐久半天琼佩响,泠泠此理属真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中景象,诗人以“逍遥金地与人疏”开篇,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感。接着,“山静风光碧有馀”一句,通过“山静”二字,强调了环境的幽静,而“风光碧有馀”则描绘出山间景色的清新与丰富。
“开筑当年看锡卓,焚修今日听星居”两句,将时间的跨度拉长,既回顾了过去开山筑寺的艰辛,也展望了今日僧侣修行的生活,通过“锡卓”和“星居”这两个细节,展现了修行生活的简朴与专注。
“灵株瑞草人难识,明月清风室更虚”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神秘与清雅,暗示了山中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灵异之物,同时也表达了室内因修行者远离尘嚣而显得更加空灵与纯净。
最后,“坐久半天琼佩响,泠泠此理属真如”两句,以长时间的静坐引出天界之音,仿佛是与宇宙真理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充满自然与灵性之美的山中世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世乱弃禄仕,居间食苦贫。
置田上庸山,稍依农亩邻。
岁入无几何,诛求方荐臻。
老农幸导我,播植当自勤。
晨起具糇粮,伐木西涧滨。
畬田去岁秋,蓄粟今年春。
肥硗半百亩,良苗生已匀。
监督课子弟,耘耔烦隶人。
所望在一饱,讵敢悲苦辛。
及此岁将晏,场功躬自亲。
所得未偿费,相顾但深颦。
归去且读书,愧兹百年身。
精蓝负东岑,奇石护山麓。
嵁岩如车轮,一镜方黛蓄。
沉沉不动容,澹瀩立山木。
日射翠气浮,游鳞翻寸玉。
泉边群石润,净映僧房绿。
庐阜势相高,鱼龙争起伏。
奇章昔好此,忽弃不见录。
青丛晚花明,涧草幽气馥。
树深春去远,景至夏方燠。
此地风长清,萧萧似秋肃。
南来眇万里,云峤几经目。
安知绝世境,在此近山腹。
超遥轻前游,慷慨谢双足。
向非来远客,所见信局趣。
宁非造物意,设此慰羁束。
人世足埃氛,山林有高躅。
何当襆被来,共此岩下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