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辰仲冬八日元衡携两诗过访及归次韵酬送后篇兼寄张武子·其一》
《甲辰仲冬八日元衡携两诗过访及归次韵酬送后篇兼寄张武子·其一》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每将幽事当功名,唯欠能诗竹里僧。

径写此篇为疏引,庵成来往岂无凭。

(0)
翻译
常常把隐居的趣事当作功名来看待,只缺一个能在竹林中作诗的僧人。
我特意写下这首诗作为邀请信,庵堂建成之后,往来难道没有凭证吗?
注释
每将:常常。
幽事:隐居的乐趣或秘密事情。
当:当作。
功名:世俗的名声和地位。
唯欠:只缺。
能诗:擅长作诗。
竹里僧:住在竹林中的僧人。
径写:特意写下。
此篇:这首诗。
为:作为。
疏引:邀请信或引导。
庵成:庵堂建成。
岂无凭:难道没有凭证或理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通过对诗句“每将幽事当功名,唯欠能诗竹里僧。径写此篇为疏引,庵成来往岂无凭。”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文人的境界和情怀。

首先,“每将幽事当功名”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声的淡然态度,每次都能将隐秘的事物比作功业来看待,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紧接着“唯欠能诗竹里僧”则显示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尽管在名声上有所保留,但对于自己的文学才能却是充满信心的,就像隐居于竹林中的僧侣一般。

第二句“径写此篇为疏引”表明诗人通过直接而自然地书写这首诗作为一种引导或解释,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最后,“庵成来往岂无凭”则是说在他的庵堂里,无论是来去的行人还是留宿的僧侣,都能成为他情感交流的依凭,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胸怀,也体现了他对交流与分享的渴望。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又不失联系世俗的情怀,展示了一位文人在隐逸生活中追求精神自由和情感沟通的心路历程。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和郑国哭来自江州道中之什

闻道山炉一炷香,三余常得寸心降。
直须了取诗千首,始可闲期璧一双。
梅润未能排絮帽,日阳只拟上云窗。
伫公纳锡充前列,毋使迟迟出九江。

(0)

锦石擣流黄

秋风清,秋月明,征人思妇难为情。
难为情,蟋蟀远壁鸣寒声,霜砧皓腕愁不胜。
愁不胜,愁不可剪衣可成,梦君先到黄龙庭。

(0)

居泉南和江给事二首

西山爽气不谁何,政恐愁容积渐多。
动地边声入河珑,未妨车马断经过。

(0)

李次促诞辰颂

柱史列裔,清映霞举。
环堵所礼,土木所与。
起死济民,浑迹尘土。
好生广德,密佑人主。
三千功就,易迁行著。
东恩及孙,西色仍叙。
仙不言寿,道不言古。
原祝罗浮,王云同侣。

(0)

冞公出示崇宁超然相与之诗赞以伽陀

崇师金声,居士玉振。
芝兰道同,万涂一进。
妙语领略,后学标准。
如是如是,云驶月运。

(0)

仆持节朔庭自燕山向北部落以三分为率南人居

闻道南使归,路从城中去。
岂如车上瓶,犹挂归去路。
引首恐过尽,马疾忽无处。
吞声送百感,南望泪如雨。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