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友人惠石两峰巉然取杜子美玉山高并两峰寒之句名曰小玉山》
《友人惠石两峰巉然取杜子美玉山高并两峰寒之句名曰小玉山》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旧喜看书今不看,且留双眼向孱颜。

从来作梦大槐国,此去藏身小玉山。

暮霭朝曦一生了,高天厚地两峰闲。

九华诗句喧寰宇,细比真形伯仲间。

(0)
注释
旧:过去的。
喜:喜好。
看书:阅读书籍。
今:现在。
不看:不再阅读。
且:暂且。
留:保留。
双眼:两只眼睛。
向:面向。
孱颜:眼前景象。
从来:一直以来。
作梦:做梦。
大槐国:梦境中的国家(可能象征理想世界)。
此去:这次前往。
藏身:隐匿。
小玉山:小而美丽的山(可能象征隐居之地)。
暮霭:傍晚的雾气。
朝曦:早晨的阳光。
一生了:一生结束。
高天:高高的天空。
厚地:深厚的大地。
两峰闲:两座山峰显得悠闲。
九华诗句:九华山的诗篇。
喧寰宇:响彻天地。
细比:仔细比较。
真形:真实的形象。
伯仲间:相差无几。
翻译
过去喜欢看书现在却不看了,暂且保留双眼欣赏眼前的景象。
一直以来都梦想着在梦境中的大槐国,这次要去的小玉山则是藏身之处。
从日暮到朝霞,这一生就这样过去了,高远的天空与深厚的大地,两座山峰显得悠闲自在。
九华山的诗句响彻天地,仔细比较起来,它们与真实的形象相差无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题为《友人惠石两峰巉然取杜子美玉山高并两峰寒之句名曰小玉山》。诗人以友人赠送的石头为题材,巧妙地引用了杜甫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巧思的赞赏和对石头自然形态的描绘。

首联“旧喜看书今不看,且留双眼向孱颜”,诗人回忆过去喜欢读书,现在却将目光转向眼前这双峰峻峭的石头,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欣赏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颔联“从来作梦大槐国,此去藏身小玉山”,诗人想象自己在梦境中曾游历过大槐国,而眼前的石头仿佛让他找到了一个可以隐居的小玉山,寓言式的表达中透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暮霭朝曦一生了,高天厚地两峰闲”,诗人感慨时光荏苒,日出日落,人生的短暂与天地的永恒形成对比,而这两座山峰则显得悠闲自在。

尾联“九华诗句喧寰宇,细比真形伯仲间”,诗人高度评价友人的石峰,认为其形象之美可与杜甫的诗句相媲美,甚至在艺术上可与杜甫的“玉山”一词相提并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既赞美了友人的匠心独运,也寄寓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丰都观

神仙得者王方平,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軿,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明,宠光万柏森千龄。

峡山偪仄岷江萦,洞宫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启岩扃,明霞流电飞阳晶。

晖景下堕铄九冰,塞绝苦道升无形。

至今台殿栖竛竮,隋圬唐垩留丹青。

十仙怪奇溪女清,瑶池仙仗纷娉婷,琅璈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汗流呀气扶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聊记梗概知吾曾。

(0)

新作锦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二首·其一

飞鸿衔子谩纷纷,万里西游始识真。

不管吴霜微点鬓,来看蜀锦烂争春。

倚阑定有司花女,秉烛仍留主夜神。

异县赏心谁与共,故人新作坐中宾。

(0)

起岩又送立春日再得雪诗亦次韵

十分佳景媚冬残,好事天心不复悭。

已遣梅花斜竹外,更飘瑞叶向人间。

渔蓑晚色都堪画,羌笛春光亦度关。

想得东风来处路,白银宫阙锁三山。

(0)

海云回按骁骑于城北原时有吐番出没大渡河上

古道风沙捲夕霏,小江烟浪皱春漪。

天于麦垄犹悭雪,人向梅梢大欠诗。

顿辔青骊飞脱兔,离弦白羽啸寒鸱。

牙门列校俱剽锐,檄与河边秃发知。

(0)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六首·其五

帝业虽天广,皇心本谷虚。

神应游混沌,梦不返华胥。

挍德难涯涘,铭功总绪馀。

谁能言大道,第入四坟书。

(0)

野景

菰蒲声里荻花乾,鹭立江天水镜宽。

画不能成诗不到,笔端无处著荒寒。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