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逋亡蒲柳身,泪痕长短送残春。
望惟书问平安到,乐在儿童读诵频。
桑海恩深变未得,龙蛇躁甚起何因。
即看廊庙申威令,为问勤王有几人。
千里逋亡蒲柳身,泪痕长短送残春。
望惟书问平安到,乐在儿童读诵频。
桑海恩深变未得,龙蛇躁甚起何因。
即看廊庙申威令,为问勤王有几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感时》,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千里逋亡蒲柳身”,以蒲柳自比,暗示自己漂泊流离,如同弱柳般易折,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困境。次句“泪痕长短送残春”,通过泪水的流淌,传递出诗人面对春光消逝、岁月无情的无奈与伤感。
第三句“望惟书问平安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朋的思念和对平安消息的期盼,读书声中的“乐”字则反映出他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第四句“乐在儿童读诵频”,以儿童的琅琅书声,反衬出自己的孤寂和对下一代的期望。
第五句“桑海恩深变未得”,暗示国家历经沧桑,恩泽未能持久,暗含对国家现状的忧虑。最后一句“龙蛇躁甚起何因”,借龙蛇比喻动荡不安的局面,质问其产生的原因,同时预示着朝廷可能即将采取措施以稳定局势。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体现了诗人个人的际遇,又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
万瓦冠松壁,千嶂锁云庄。
故人置酒地,清夜灯烛张。
破壁挂月阙,遗笙啸风廊。
妖歌倾四座,醉卧锦瑟傍。
寂寂花絮乱,匆匆莺燕忙。
雍门已陈迹,馀音空绕梁。
我来久徘徊,惊呼首一昂。
老僧独依然,对坐柏子香。
万山攒拥天一笠,北风吹雨两鬓湿。
饥乌绝叫护巢飞,老蛟怒起拿云立。
孤城短日砧杵急,骑驴渺渺冲泥入。
桑枝倒折机杼空,道旁废井无人汲。
遗民到今传旧邑,击水华鲸浪三级。
故物漂流百战馀,客子起坐万感集。
小驿香醪如雪汁,一杯快作长虹吸。
酒醒寂历照短檠,幽咽数声邻妇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