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矫金坛八十翁,翻经收得大乘功。
瞳人水剪琉璃碧,舌相香喷菡萏红。
一邑弦歌蒙子化,四窗灯火与孙同。
太平有日归阳羡,还理田园乐岁丰。
矫矫金坛八十翁,翻经收得大乘功。
瞳人水剪琉璃碧,舌相香喷菡萏红。
一邑弦歌蒙子化,四窗灯火与孙同。
太平有日归阳羡,还理田园乐岁丰。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翻经,奉简天民有道先生》描绘了一位年逾八旬的学者形象,他专注于佛教经典研习,成就非凡。"矫矫金坛八十翁",以"矫矫"形容其精神矍铄,犹如金坛上的老者,显示出他的威严和学识。"翻经收得大乘功",表明他对佛法有深厚造诣,尤精于大乘教义。
诗中进一步细致刻画了他的外貌特征:"瞳人水剪琉璃碧,舌相香喷菡萏红",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他眼神如碧绿的琉璃般清澈,说话时口齿伶俐,言语间仿佛带有香气,如同荷花绽放。这不仅描绘了人物的仪表,也暗示了他智慧与德行的光辉。
"一邑弦歌蒙子化,四窗灯火与孙同",表达了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他的教诲如同音乐般深入人心,连晚辈也在夜晚勤奋学习,共享知识的光芒。最后,诗人祝愿在太平盛世,他能回到故乡阳羡,享受田园生活,期待丰收的喜悦。
整首诗赞美了一位有道的学者,既展现了其学问之深,又体现了其人格魅力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充满了敬仰和祝福之情。
南郭新居,忆乡社、久成疏隔。
乘暇日、风吹衣袂,花迎村陌。
果核鸡豚张燕豆,儿童父老联宾席。
想笋舆、到处水增光,山添色。
应情念,天涯侄。
随官牒,飘萍迹。
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鬓影羞临湘水绿,梦魂常对屏山碧。
凭画栏、搔首望归云,情无极。
富贵不难致,名节几人全。
渡江龙化,于今,五十有三年。
历数朝堂诸老,谁似武夷仙伯,操行老弥坚。
吾道适中否,一柱独擎天。
湖南北,江左右,屡藩宣。
韩公城下,烽火静、米斗三钱。
人愿公归台鼎,我愿公归中隐,九老要齐肩。
岁岁祝公寿,风月伴梅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