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深秋时节于山中小屋的宁静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开篇两句,便设定了一种深秋傍晚的宁静氛围。诗人身处一座简陋的山中小屋(野馆),周围环境萧瑟而又安静。"凭轩"指的是靠着窗户,"对竹扉"则是面对竹林和竹制的门扉。这不仅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也表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随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意。"树藏秋色老"表达了树木在秋天渐渐显露出成熟而又略带萧瑟的颜色,而"禽带夕阳归"则描绘了一幅鸟儿随着晚霞飞回巢穴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和谐共处。
“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将视野拓展到了更远的地方。"远岫穿云翠"描绘了一幅远处山峦与云雾交织的美丽画面,而"畬田得雨肥"则表达了农田在秋雨滋润下变得更加肥沃,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最后两句中,“渊明”是对远古哲人庄子(名叫周)的尊称,这里借用来表达诗人自己的清醒与淡泊。"谁送酒"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对交流的渴望,可能是在自问自答,亦或是在向读者展示自己在山中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情怀。"残菊绕墙飞"则描写了一幅秋风吹动下的零落花瓣景象,增添了诗的意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小屋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接受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