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漫兴·其二》
《漫兴·其二》全文
清 / 李希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世外冥鸿避网罗,江湖日月已蹉跎。

十年国论空淆乱,万事才名未折磨。

铸铁六州成大错,销金一角总无多。

未央宫阙高寒甚,拟和东坡水调歌。

(0)
鉴赏

这首诗《漫兴(其二)》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深邃的笔触,表达了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世外冥鸿避网罗,江湖日月已蹉跎。”以“冥鸿”比喻超脱世俗的高洁之士,它们避开尘世的束缚,隐居于世外;而“江湖日月已蹉跎”,则描绘了在世间漂泊的岁月已经流逝,暗含着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十年国论空淆乱,万事才名未折磨。”揭示了政治与社会的混乱,十年间国家的议论空洞无物,充满了混淆与混乱,而个人的才华与名声并未受到真正的考验或折磨,流露出对时局动荡、人心浮躁的忧虑。

颈联“铸铁六州成大错,销金一角总无多。”进一步阐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铸铁六州成大错”借用历史典故,讽刺历史上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巨大错误,“销金一角总无多”则表达了对财富分配不均、资源浪费的批评,暗示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尾联“未央宫阙高寒甚,拟和东坡水调歌。”以未央宫的高寒象征国家的衰败与冷寂,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同时,诗人欲模仿苏轼的风格,创作出一首水调歌,既是对苏轼文学成就的致敬,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人生哲理的独到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李希圣

李希圣
朝代:清

希圣(1864年-1905年)清末官员,诗人。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长沙)人。生于清穆宗同治三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年四十二岁。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荐举经济特科。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百熙奉诏管学,引以为助。希圣通籍后始学为诗,有作必七律,以玉溪生(李商隐)自许,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于世。
猜你喜欢

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

岭梅蜀柳笑人忙,岁岁椒盘各异方。

耳畔逢人无鲁语,鬓边随我是吴霜。

新年后饮屠苏酒,故事先然窣堵香。

石笋新街好行乐,与民同处且逢场。

(0)

玉楼春·其九

两翁相遇逢佳节。正值柳绵飞似雪。

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

人生聚散如弦筈。老去风情尤惜别。

大家金盏倒垂莲,一任西楼低晓月。

(0)

寄侍读苏尚书

六月西湖早得秋,二年归思与迟留。

一时宾客馀枚叟,在处儿童说细侯。

经国向来须老手,有怀何必到壶头。

遥知丹地开黄卷,解记清波没白鸥。

(0)

余将赴文登,过广陵,而择老移住石塔,相送竹西亭下,留诗为别

竹西失却上方老,石塔还逢惠照师。

我亦化身东海去,姓名莫遣世人知。

(0)

《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引·其二

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贡台前暮霭寒。

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

(0)

游杭州山

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荅。

晚阴云失莽,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立石像兴王,遗址今岌嶪。

功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

归来父老藏,崇高畏倾压。

诗人工讥病,此欲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是非今已矣,兴废何仓卒。

持归问禅翁,笑指浮沤没。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