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本无为只在人,自行自住岂须邻?
坐中便是天台路,不用渔郎更问津。
道本无为只在人,自行自住岂须邻?
坐中便是天台路,不用渔郎更问津。
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名为《别方叔贤四首(其四)》。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和心学大师,他的思想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首诗中,王守仁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道本无为只在人,自行自住岂须邻?”强调了道的本质在于人的内心,无需外求,人应当自我修养,遵循内心的指引。接着,“坐中便是天台路,不用渔郎更问津。”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指出在内心的静坐中,就能找到通往真理的道路,无需借助外力或他人的引导。
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传达了王守仁关于内省、自我实现和追求真理的思想。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通过自我探索和实践,达到心灵的升华与智慧的觉醒。
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
玄泉倾海腴,白露洒天醴。
灵苗此孕毓,肩股或具体。
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
地殊风雨隔,臭味终祖祢。
青桠缀紫萼,圆实堕红米。
穷年生意足,黄土手自启。
上药无炮炙,龁齧尽根柢。
开心定魂魄,忧恚何足洗。
糜身辅吾生,既食首重稽。
客里送行客,常苦不胜情。
见公秣马东去,底事却欣欣。
不为青毡俯拾,自是公家旧物,何必更关心。
且喜谢安石,重起为苍生。圣天子,方侧席,选豪英。
日边仍有知己,应剡荐章间。
好把文经武略,换取碧幢红旆,谈笑扫胡尘。
勋业在此举,莫厌短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