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得阶前数竿竹,连朝霢霂频浇沐。
檀栾争效婵娟姿,但恨孤丛少联属。
雨中荷锸过西家,移来秋色如春花。
耐寒俗称老少年,不与柔脆同欹斜。
菊花能仙亦能寿,霜姿露质丰台有。
篱边拟种三百株,苍翠隐映成三友。
人生岁月能几何,君颜少壮我发皤。
安得终年局蹐不称意,四时佳景成虚过。
种得阶前数竿竹,连朝霢霂频浇沐。
檀栾争效婵娟姿,但恨孤丛少联属。
雨中荷锸过西家,移来秋色如春花。
耐寒俗称老少年,不与柔脆同欹斜。
菊花能仙亦能寿,霜姿露质丰台有。
篱边拟种三百株,苍翠隐映成三友。
人生岁月能几何,君颜少壮我发皤。
安得终年局蹐不称意,四时佳景成虚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以竹、秋色、菊花、松乔等自然元素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四季美景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首句“种得阶前数竿竹”,点明了诗人的行动——在阶前种植了几竿竹子,预示着对自然之美的追求。接着,“连朝霢霂频浇沐”描述了连续的细雨滋润着新种的竹子,表现了诗人对植物生长的细心照料。
“檀栾争效婵娟姿,但恨孤丛少联属”两句,通过竹子的形态和数量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独立之美与群聚之美的思考。竹子的“婵娟姿”象征着其优雅的姿态,而“孤丛少联属”则暗示了诗人对竹子孤立状态的遗憾,同时也可能暗含了对社会关系疏离的感慨。
“雨中荷锸过西家,移来秋色如春花”描绘了诗人亲自在雨中移栽秋色的场景,将秋天的景色比作春天的花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
“耐寒俗称老少年,不与柔脆同欹斜”通过“耐寒”的竹子比喻“老少年”,强调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与“柔脆”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态度。
“菊花能仙亦能寿,霜姿露质丰台有”赞美了菊花的高洁和长寿,将其与“霜姿露质”相联系,进一步强化了菊花的美丽与坚韧。
“篱边拟种三百株,苍翠隐映成三友”表达了诗人计划在篱笆边种植大量的菊花,使之与竹子、松树成为“三友”,寓意着友谊和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人生岁月能几何,君颜少壮我发皤”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年轻时的怀念和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
最后,“安得终年局蹐不称意,四时佳景成虚过”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一年四季中都能享受到美好的景致,不因生活中的不如意而错过任何美好时刻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以及对友情和时光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谷雨方来雨如丝,春声布谷还驾犁。
斩青杀绿粪秧畦,芜菁荏菽铺高低。
层层密密若卧梯,外人顾此颇见疑。
足舂手筑无乃疲,我有二马君未知。
无腹无尾无扼题,广背方坦健骨支。
四蹄锐削啎齿齐,踏背立乘稳不危。
双缰在手左右持,马首北向人首西。
横行有如蟹爬泥,前马住足后马提。
后马方到前又移,前不举后后不蹄。
转头前者复后驰,人在马上摇摇而。
蹊田远过牵牛蹊,绝似软屐行蒺藜。
柳阴馈馌媚且依,木騠对卧不解饥。
晚风摇波蹙水脐,居然刷洗临清溪。
他日更借人乘之,踏花小郎黄骢嘶。
下鞍两髀红胭脂,□知老子粪种时。
一足各有一马骑,终身脚板无瘢胝。
《播州秧马歌并序》【清·郑珍】谷雨方来雨如丝,春声布谷还驾犁。斩青杀绿粪秧畦,芜菁荏菽铺高低。层层密密若卧梯,外人顾此颇见疑。足舂手筑无乃疲,我有二马君未知。无腹无尾无扼题,广背方坦健骨支。四蹄锐削啎齿齐,踏背立乘稳不危。双缰在手左右持,马首北向人首西。横行有如蟹爬泥,前马住足后马提。后马方到前又移,前不举后后不蹄。转头前者复后驰,人在马上摇摇而。蹊田远过牵牛蹊,绝似软屐行蒺藜。柳阴馈馌媚且依,木騠对卧不解饥。晚风摇波蹙水脐,居然刷洗临清溪。他日更借人乘之,踏花小郎黄骢嘶。下鞍两髀红胭脂,□知老子粪种时。一足各有一马骑,终身脚板无瘢胝。
https://shici.929r.com/shici/15h9SV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