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林七贤图》
《竹林七贤图》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中原胜地衣冠薮,魏晋风流动人口。

竹林有客称七贤,千古閒情一杯酒。

应从晚岁看冰雪,不向京尘醉花柳。

霜枝入鬓助萧骚,风籁鸣弦和清浏。

官曹懒入步兵厨,琴调谁传广陵手。

堤防不为此曹设,极目颓波正东走。

魏国江山晋版图,林泉旧迹空回首。

山公雅论终无用,馀子纷纷竟安咎。

新亭洒泪复何人,将相徒悬印如斗。

丹青点染半形似,遗像犹烦辨谁某。

长歌吊古意茫然,九原有作君知否。

(0)
鉴赏

此诗《竹林七贤图》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描绘了竹林七贤的风雅生活与历史沧桑。诗中以“中原胜地衣冠薮”开篇,点明了人物活动的背景——中原大地,人才荟萃之地。接着,“魏晋风流动人口”一句,巧妙地引入了魏晋时期的文化氛围,暗示了竹林七贤所处的时代背景。

“竹林有客称七贤,千古閒情一杯酒”两句,直接描绘了竹林七贤的生活状态,他们饮酒赋诗,享受着闲适自在的生活,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风范。接下来,“应从晚岁看冰雪,不向京尘醉花柳”则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霜枝入鬓助萧骚,风籁鸣弦和清浏”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霜枝与风声交织出一种清冷而悠扬的意境,象征着竹林七贤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随后,“官曹懒入步兵厨,琴调谁传广陵手”两句,通过对比官场与隐逸生活的不同选择,进一步凸显了竹林七贤对自由与艺术的热爱。

“堤防不为此曹设,极目颓波正东走”则以自然景观的变迁,暗喻历史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最后,“魏国江山晋版图,林泉旧迹空回首”两句,将视角拉回历史,感慨魏晋时期的兴衰更迭,以及那些曾经辉煌的历史遗迹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寻觅。

“山公雅论终无用,馀子纷纷竟安咎”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其言论价值的反思,指出并非所有言论都能产生持久影响。结尾“新亭洒泪复何人,将相徒悬印如斗”通过新亭宴饮的历史典故,感叹英雄末路,功名成空。全诗以“丹青点染半形似,遗像犹烦辨谁某”收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形象的怀念与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竹林七贤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精神境界的向往与对历史命运的深思。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李东阳对魏晋文化的一次深情回顾与思考。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次韵刘韦孟主簿湖上·其三

老葑如云既卷除,风澜百顷翠纡馀。

奇探险取各争赋,谁复能名造物初。

(0)

都僧正既阙子中待制欲余补其位辄辞以小诗遂获免

佩德怀恩岂易陈,自嗟麋鹿性难驯。

流年日月无多子,乞取山林放旷身。

(0)

咏西湖十洲.烟屿

閒伴晓云笼浅濑,半和秋雨羃寒沙。

溶溶泄泄拖轻素,遮尽渔蓑与钓槎。

(0)

咏西湖十洲.芳草洲

春水池塘空苒苒,长安古道倍依依。

争如绿向芳洲遍,不怨王孙去未归。

(0)

依韵和田虎通判兼呈品防签判四首·其一

楚尾秦头俗久移,丰穰仍值太平时。

渚花尽日临书幌,潭菊如今在酒卮。

十里麝香行驿近,三竿红日坐厅迟。

爱君古锦囊中句,不负文忠国士知。

(0)

赠李柔得道士

传得真人性,长安久卜居。

噀成西蜀雨,换得右军书。

酒散颠狂极,香消寂寞馀。

更能盘礴画,传写十分如。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