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胜地衣冠薮,魏晋风流动人口。
竹林有客称七贤,千古閒情一杯酒。
应从晚岁看冰雪,不向京尘醉花柳。
霜枝入鬓助萧骚,风籁鸣弦和清浏。
官曹懒入步兵厨,琴调谁传广陵手。
堤防不为此曹设,极目颓波正东走。
魏国江山晋版图,林泉旧迹空回首。
山公雅论终无用,馀子纷纷竟安咎。
新亭洒泪复何人,将相徒悬印如斗。
丹青点染半形似,遗像犹烦辨谁某。
长歌吊古意茫然,九原有作君知否。
中原胜地衣冠薮,魏晋风流动人口。
竹林有客称七贤,千古閒情一杯酒。
应从晚岁看冰雪,不向京尘醉花柳。
霜枝入鬓助萧骚,风籁鸣弦和清浏。
官曹懒入步兵厨,琴调谁传广陵手。
堤防不为此曹设,极目颓波正东走。
魏国江山晋版图,林泉旧迹空回首。
山公雅论终无用,馀子纷纷竟安咎。
新亭洒泪复何人,将相徒悬印如斗。
丹青点染半形似,遗像犹烦辨谁某。
长歌吊古意茫然,九原有作君知否。
此诗《竹林七贤图》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描绘了竹林七贤的风雅生活与历史沧桑。诗中以“中原胜地衣冠薮”开篇,点明了人物活动的背景——中原大地,人才荟萃之地。接着,“魏晋风流动人口”一句,巧妙地引入了魏晋时期的文化氛围,暗示了竹林七贤所处的时代背景。
“竹林有客称七贤,千古閒情一杯酒”两句,直接描绘了竹林七贤的生活状态,他们饮酒赋诗,享受着闲适自在的生活,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风范。接下来,“应从晚岁看冰雪,不向京尘醉花柳”则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霜枝入鬓助萧骚,风籁鸣弦和清浏”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霜枝与风声交织出一种清冷而悠扬的意境,象征着竹林七贤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随后,“官曹懒入步兵厨,琴调谁传广陵手”两句,通过对比官场与隐逸生活的不同选择,进一步凸显了竹林七贤对自由与艺术的热爱。
“堤防不为此曹设,极目颓波正东走”则以自然景观的变迁,暗喻历史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最后,“魏国江山晋版图,林泉旧迹空回首”两句,将视角拉回历史,感慨魏晋时期的兴衰更迭,以及那些曾经辉煌的历史遗迹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寻觅。
“山公雅论终无用,馀子纷纷竟安咎”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其言论价值的反思,指出并非所有言论都能产生持久影响。结尾“新亭洒泪复何人,将相徒悬印如斗”通过新亭宴饮的历史典故,感叹英雄末路,功名成空。全诗以“丹青点染半形似,遗像犹烦辨谁某”收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形象的怀念与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竹林七贤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精神境界的向往与对历史命运的深思。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李东阳对魏晋文化的一次深情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