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霜露色,木叶下江皋。
越葛辞团扇,齐纨落剪刀。
晓寻西寺约,老怯北风高。
坐泛黄花酒,还添大布袍。
萧萧霜露色,木叶下江皋。
越葛辞团扇,齐纨落剪刀。
晓寻西寺约,老怯北风高。
坐泛黄花酒,还添大布袍。
这首《秋衫》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与诗人对衣物更换的细腻感受。
首句“萧萧霜露色,木叶下江皋”以霜露之色和落叶飘零的景象,渲染出秋日的凄清氛围。霜露的淡白与落叶的枯黄交织,勾勒出一幅秋意浓重的画面。
接着,“越葛辞团扇,齐纨落剪刀”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秋季衣物的更替生动地展现出来。越地的葛布不再适合使用团扇,齐地的细绢也因季节变换而被剪裁。这里不仅体现了季节更替对日常生活的直接影响,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晓寻西寺约,老怯北风高”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秋日清晨的活动。他前往西寺相约,但面对渐高的北风,不禁感到年岁已长,对寒冷有所畏惧。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敏感感知。
最后,“坐泛黄花酒,还添大布袍”两句,以饮酒和添衣的场景收尾。坐在温暖之处,品尝着带有菊花香的美酒,同时穿上厚实的大布袍,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也暗示了他对寒冷天气的适应与准备。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