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盛事纪登瀛,传说芬疑齿颊生。
自是玉堂无俗客,不须金马羡仙卿。
木天珂剑从携侣,禁地琴书许畅情。
同有雄才誇博雅,十思谁继魏元成。
当年盛事纪登瀛,传说芬疑齿颊生。
自是玉堂无俗客,不须金马羡仙卿。
木天珂剑从携侣,禁地琴书许畅情。
同有雄才誇博雅,十思谁继魏元成。
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题孙祜周鲲丁观鹏仝画十八学士图》。诗中描绘了对古代文人雅集盛事的追忆与赞美,以及对文采风流的向往。
首联“当年盛事纪登瀛,传说芬疑齿颊生”开篇即以“登瀛”这一典故,象征文人雅集的高雅与超凡脱俗,传说中的芬芳似乎在口中回荡,表达了对古人聚会的美好回忆。
颔联“自是玉堂无俗客,不须金马羡仙卿”进一步强调了文人聚会的纯粹与高洁,玉堂象征文人的居所,无俗客表明聚会之高雅;金马则指代朝廷,此处表达的是文人们无需羡慕官场的权贵,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与高远。
颈联“木天珂剑从携侣,禁地琴书许畅情”描绘了文人们携侣共游,琴棋书画相伴,畅谈心志的情景,木天珂剑象征着文人们的才华与志趣,禁地琴书则暗示了他们追求的精神世界不受世俗束缚。
尾联“同有雄才誇博雅,十思谁继魏元成”总结全诗,表达了对文人们共同拥有卓越才华和广博学问的赞赏,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当今时代,谁能像魏元成那样,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博雅的精神呢?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向往与敬仰,以及对当代文人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