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山川笔底天,壮游应自倦加鞭。
先生休矣羞弹铗,学者从之耻问仙。
一笠苍茫空四海,三秋寂寞恨千年。
逢人便欲埋名姓,何事重题白马篇。
梦里山川笔底天,壮游应自倦加鞭。
先生休矣羞弹铗,学者从之耻问仙。
一笠苍茫空四海,三秋寂寞恨千年。
逢人便欲埋名姓,何事重题白马篇。
这首诗《昔游》是清代诗人邹治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过往游历生涯的感慨与反思。
首联“梦里山川笔底天,壮游应自倦加鞭。”以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曾经壮游四方的豪情与旅途的疲惫。山川在梦中与笔下交融,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过往经历的回忆。而“壮游应自倦加鞭”则表达了诗人对长途跋涉、风尘仆仆生活的深切体会。
颔联“先生休矣羞弹铗,学者从之耻问仙。”运用典故,借用了战国时期冯谖弹铗而歌的故事和古代学者求道问仙的传统,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学问追求的执着。这里“休矣”、“耻问”两词,分别体现了诗人对功名的不屑和对学术的尊重,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颈联“一笠苍茫空四海,三秋寂寞恨千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一笠”这一形象,象征着诗人在广阔天地间的孤独与迷茫。“苍茫”、“空”、“寂寞”、“恨”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历史的厚重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逢人便欲埋名姓,何事重题白马篇。”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匿身份、远离尘嚣的心愿。同时,“白马篇”作为曹植的代表作之一,此处引用可能暗含了诗人对自己过往作品的反思,以及对重新开始、摆脱过去束缚的决心。
整体而言,《昔游》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游历生涯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探索。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