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冬时,匮火帘小室。
读书似少疲,坐睡尘两膝。
飞雪封我窗,号风过我壁。
时有可语人,对之亦默默。
当时不知乐,兴言在今夕。
今夕何为者,荒山事行役。
仆驭同饥寒,惝恍若有失。
旅舍既凄凉,台牒更狼藉。
始信柳柳州,幸此南夷谪。
归去亦何难,清时惟所适。
十年三冬时,匮火帘小室。
读书似少疲,坐睡尘两膝。
飞雪封我窗,号风过我壁。
时有可语人,对之亦默默。
当时不知乐,兴言在今夕。
今夕何为者,荒山事行役。
仆驭同饥寒,惝恍若有失。
旅舍既凄凉,台牒更狼藉。
始信柳柳州,幸此南夷谪。
归去亦何难,清时惟所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感事》,通过描绘个人在冬日读书的场景和心境变化,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反思。首句“十年三冬时,匮火帘小室”描绘了诗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简陋的环境中,冬季尤其寒冷,只能借微弱的火光读书。接着,“读书似少疲,坐睡尘两膝”写出了诗人虽然生活艰辛,但读书仍能带来精神上的慰藉,甚至有时读书至困倦,不知不觉坐在尘埃中打盹。
“飞雪封我窗,号风过我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而“时有可语人,对之亦默默”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尽管偶尔有人相伴,却无话可说,只有沉默相对。诗人回顾过去,意识到过去的艰难岁月也有其乐趣,这种领悟在“当时不知乐,兴言在今夕”中体现。
“今夕何为者,荒山事行役”揭示了诗人当前的境遇,身在荒山,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仆驭同饥寒,惝恍若有失”描述了跟随者的困苦,以及自己恍惚的心境。旅舍的凄凉和文书的散乱,反映出生活的艰难和官场的纷扰。
最后,诗人以柳宗元自比,庆幸能在贬谪之地找到心灵的宁静,感叹“归去亦何难,清时惟所适”,表达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清明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