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
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
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朣胧每见珠。
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
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
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朣胧每见珠。
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西溪书事》,诗人以个人的境遇和心境为切入点,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首句“卑栖曾未托椅梧”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低位,但并未寄托于高位显达,暗示了他不慕荣华的决心。次句“敢议雄心万里途”则透露出他的壮志豪情,即使面临困境,也仍有远大的理想。
“蒙叟自当齐黑白”引用典故,借庄子的“齐物论”表达自己对是非黑白的豁达态度,不拘泥于世俗的是非评判。而“子牟何必怨江湖”则是引用《庄子·逍遥游》中子牟不愿出仕的故事,表明诗人并不因未能入仕而心生怨念,反而乐于过隐逸的生活。
“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朣胧每见珠”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寓言自己的心境,鹤鸣象征高洁,明珠象征智慧,诗人以这些意象表达内心的清高与才情。
最后,“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表达了诗人疏懒的生活方式和对溪边村民的理解,他醉酒吟诗,看似闲适,实则寓含深意,溪边的人能理解他的这种生活方式,无需过多解释。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范仲淹在仕途失意后,依然保持高洁情操和淡泊名利的态度,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