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三首·其一》
《夏日三首·其一》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拚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0)
注释
长夏:漫长的夏季。
江村:江边的村庄。
风日清:天气晴朗。
檐牙:屋檐的边缘。
燕雀:燕子和麻雀。
蝶衣晒粉:蝴蝶晾干翅膀上的粉末。
花枝午:午后的花朵。
蛛网添丝:蜘蛛在增加蛛丝。
屋角晴:屋角处阳光明媚。
落落:稀疏的样子。
邀月影:邀请月光。
嘈嘈:嘈杂的声音。
虚枕:空虚的枕头。
纳溪声:接纳溪流的声音。
两鬓如霜雪:两鬓斑白。
直欲:只想。
樵渔:打柴和捕鱼。
过此生:度过余生。
翻译
夏日村庄风和日丽,屋檐下燕雀已筑巢生长。
蝴蝶晾翅午间在花枝,蜘蛛在晴天屋角织网。
稀疏窗帘邀请月光入内,空虚的枕头接纳溪水声。
我已习惯两鬓斑白如霜雪,只想在此度过樵夫渔人的生活。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江村风光的诗句,语言细腻,意境宁静。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写,如“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丝屋角晴”,展现出一个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夏日村庄图景。同时,诗人通过对声音的捕捉,如“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使读者仿佛能够听见那轻柔的窗帘声和潺潺的溪水声,增强了画面感和氛围感。

诗人的情感表达也非常含蓄而富有哲理。如“久拚两鬓如霜雪”,暗示了时光流逝,头发已斑白,但这并非直接的悲哀,而是对生命自然变化的一种接受与顺应。而最后一句“直欲樵渔过此生”则表现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界深厚的情感,似乎想将这种宁静平和的状态延续到生命的终点。整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燕岩游罢与岩主话别

西风吹作此岩游,满目松筠翠欲流。

玉燕不飞明月夜,石钟一振晓霜秋。

惜乎分水便南北,忽尔回头欲去留。

且去人间办丹料,却来山顶结茆休。

(0)

题笔架山积翠楼

万顷平田指掌间,松梢直上与檐干。

云粘暮色月华湿,树颤秋声天籁寒。

窗外好山千翡翠,屋头修竹万琅玕。

楼中啸罢玉龙去,浩荡天风生羽翰。

(0)

谢鹤林见访

我方一枕午风眠,君正然香未解船。

知问无为三不答,广咨王母几寥然。

分明翠竹黄花意,何必红铅黑汞篇。

寄语鹤林老居士,甚时叱鹤过西川。

(0)

春日道中

洞口鸟呼鸟,山头花戴花。

风篁苍韵玉,烟树晚笼纱。

怀白一樽酒,邀卢七碗茶。

春光索弹压,万象晓排衙。

(0)

秋日书怀·其三

秋风秋雨索人诗,云放千山翠色奇。

重九数来还渐近,木犀开了不曾知。

(0)

折梅·其二

一朵寒香已自奇,高丫两朵更清姿。

树前树后花都绝,折了南枝折北枝。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