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蠹简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蠹简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逸寄赠给饶葆光的一首表达敬意与感慨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饶葆光的品格和生活方式,展现出他超脱世俗、追求学问的高尚情操。
首句“先生骨相不封侯”,以“骨相”暗指饶葆光的品性,暗示他无意于功名利禄,即使骨骼清奇,也不愿为官封侯。接下来,“卜居但得林塘幽”描绘了他选择隐居在环境幽静的林塘边,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
“家藏蠹简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两句,赞美饶葆光热爱读书,家中藏书丰富,且亲自校勘,这种对知识的执着和勤奋令人敬佩。三十个春秋的辛勤工作,足见他对学问的投入。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表达了诗人对饶葆光广交朋友,却淡泊名利的态度,即使年事已高,仍坚守清修,不受世俗眼光左右。
最后两句“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以庞公自比,庞公是东汉末年的隐士,此处用来形容饶葆光的高尚节操,他像庞公一样,拒绝入仕,甘于清苦,坚守自己的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饶葆光的学问之深、品格之高,以及他对隐居生活的坚守,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关门挂璧月,吹角登戍楼。
此时边将乐,连城倚霜钩。
名王将系颈,都护欲封侯。
悬弓开宝帐,置酒拥貂裘。
蛮君杂座舞,羌女临觞讴。
那知闺中妇,泪掩金屏秋。
万户流砧思,千城落雁愁。
愿将一片影,移照海西头。
家食忽不乐,挂帆气如雷。
作客才匝月,思乡日千回。
颠倒一寸心,出处百里路。
命恶才岂良,今是昔已误。
八口皆妇稚,一身不公侯。
未来难逆料,眼前胡不愁。
小人长戚戚,约乐皆靡极。
三复雄雉诗,毋为君子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