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汉民,多是子民,我最爱民无异视;
礼法刑法,无非国法,尔须畏法莫重来。
回民汉民,多是子民,我最爱民无异视;
礼法刑法,无非国法,尔须畏法莫重来。
此联以平实而富含深意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民众平等与法律公正的深刻见解。上联“回民汉民,多是子民,我最爱民无异视”强调了无论民族背景如何,百姓都是国家的一份子,应受到同等的尊重和爱护,体现了作者对民族平等的重视。下联“礼法刑法,无非国法,尔须畏法莫重来”则进一步阐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告诫人们必须遵守法律,不可逾越法律的界限,彰显了作者对法律权威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不仅反映了清代社会对于民族平等和法律公正的基本价值观,也体现了官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的责任感。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已毕林中事,云烟隔暮城。
古松知鹤老,沙水见鱼行。
孤坐形生影,穷吟谷应声。
嗜茶因识谱,寻药忽遗名。
日吉期蜂分,山晴放犊耕。
喜幽从地僻,不学负时清。
缘荠同家食,披藤发野情。
松庐极邻并,归计几时成。
祇为登山远,当门叠石为。
人来嗟故迹,景胜入名诗。
立鹤高过槛,攲花半在池。
百年庭际木,新长挂冠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