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小云堂》
《小云堂》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老子何因一念差,肯将簪绂换袈裟。

同参尚有满路在,异世犹将逊老誇。

结习未忘能作舞,因缘那得见拈花。

却修净业寻来路,澹泊如今居士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ǎoyúntáng
sòng / xùn

lǎoyīnniànchàkěnjiāngzānhuànjiāshā

tóngcānshàngyǒumǎnxiōngzàishìyóujiāngsūnlǎokuā

jiéwèiwàngnéngzuòyīnyuánjiànniúhuā

quèxiūjìngxúnláidànjīnshìjiā

翻译
老子为何一时念头偏差,竟愿意用官帽换取僧衣。
一同修行的人还有许多在路上,即使在不同的世界,也会称赞他的选择。
未能忘却尘世习气,他还能翩翩起舞;佛法缘分如何能让他见到拈花一笑的境界。
他转而修行清净之道,寻找回归的道路,现在的生活就像居士般淡泊宁静。
注释
老子:指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李耳。
簪绂: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官职。
袈裟:佛教僧侣穿的长袍,象征出家。
满路:众多,众多的人。
逊老:逊色于老人,此处指比不上年长者。
结习:积习,长期形成的习惯或习气。
因缘:佛教中指宿世因果和现世际遇。
拈花:禅宗公案中的典故,指佛陀拈花微笑,暗示佛法的深奥。
净业:清净的修行,指佛教中修行者的纯净行为。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非出家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曾经的高官或贵族成员因一念之转而改变了生活轨迹,放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选择出家为僧。"老子何因一念差"表达了对其改变初心的困惑和不解,而"肯将簪绂换袈裟"则明确指出了这种转变的具体表现——从华丽的装饰到简朴的僧衣。

"同参尚有满路在,异世犹将逊老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去共同经历的人们仍然在世俗的道路上忙碌,而自己则已经超脱,准备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自己的修行。"结习未忘能作舞,因缘那得见拈花"则是说尽管已经出家,但仍记得往日的习惯和技艺,然而现在的因缘却难以再次见到那些繁华。

最后两句"却修净业寻来路,澹泊如今居士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错误行为的反省,并决心寻找回归纯净之道,如今过着平淡无奇的居士生活。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一个从世俗到出家的内在转变过程,以及对这种选择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赋萧仲坚所书汴梁节妇事

汴水流浊黄,美人如冰清。

案无伯鸾夫,裤无赵氏婴。

姑老扶上床,夜寒机杼鸣。

停梭独太息,莫把鸳鸯织。

织成孤飞雁,离群不再匹。

河东柳家儿,抉眼去其夫。

愚者生不谐,直者死不渝。

太师汉复周,相国秦又楚。

嗟哉二丈夫,愧此一嫠女。

(0)

送郝仲明代归

古之州县吏,久任各称职。

任久则化行,吏与民相得。

民或不安业,咎在吏数易。

代者如传舍,吏民不相识。

王嘉朱浮疏,每读三太息。

暨城有贤佐,温良而端直。

为政知大体,人方饮其德。

瓜犹未及期,旌已催行色。

中州固多士,此士去可惜。

老稚候城隅,相邀卧车侧。

(0)

赠星禽赵显微诗三绝·其一

显微元是紫微仙,天上星辰手斡旋。

为向人间多漏泄,谪下茅峰五百年。

(0)

桃源县

张家桥西车马尘,北风刮地眯行人。

篱落枯桃三五树,不应此地可逃秦。

(0)

山村赠礼敬龙泽上人诗有几年不踏澄江路耆旧唯存陆子方之句和之二首·其一

西抹东涂衒一乡,阿婆羞忆少年妆。

如今闭户无人识,旋学仙翁却老方。

(0)

答富郑公见示正旦四绝

正旦四篇诗,缘忻七十期。

请观唐故事,未放晋公归。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