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正月十七日风雨至二十日始见日色》
《正月十七日风雨至二十日始见日色》全文
明 / 区越   形式: 七言律诗

朔风吹雨来溟溟,岂为元宵须送灯。

百草定知寒不茁,三辰愁向暗中行。

梳头暖阁还呼炭,烧叶茶炉尚带冰。

今日微阳弄光采,时来曝背近檐楹。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区越在正月十七日风雨交加的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寒冷与阴郁,以及二十日天气转晴后阳光带来的温暖与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首句“朔风吹雨来溟溟”,开篇即以凛冽的北风和连绵的细雨渲染出一片阴冷的氛围,仿佛预示着接下来将是一段艰难的日子。接着,“岂为元宵须送灯”一句,借元宵节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反问为何在这样的时刻需要灯火,暗示了诗人对当前环境的不满与无奈。

“百草定知寒不茁,三辰愁向暗中行”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在严寒中的萧瑟景象,百草因寒冷而无法生长,星辰也似乎在黑暗中愁苦前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同情与感慨。

“梳头暖阁还呼炭,烧叶茶炉尚带冰”则转向了个人生活场景,通过描述取暖设施的使用,反映了天气的寒冷。梳头时需要额外的炭火,煮茶的炉子上还残留着冰霜,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严冬中的生存状态。

最后,“今日微阳弄光采,时来曝背近檐楹”描绘了天气转晴后的景象,微弱的阳光带来了温暖与生机,人们可以趁着短暂的好天气晒太阳,靠近屋檐享受阳光的照耀。这一转折不仅带来了希望与温暖,也寓意着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总有转机与光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风雨交加与晴朗天气的对比,以及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观察和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区越
朝代:明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猜你喜欢

上广东运副马少卿寿十口号·其六

侯星转作使臣星,驲传轺车得按行。

天节前驱绣衣出,蒋山摇动大江清。

(0)

檄充晋康考官舟行薄暮霞光与水相映缅怀诸幕兄·其二

同幕时相叙,清谈到夜分。

一朝才被檄,两处便拘文。

未学归巢雁,犹为出岫云。

南中不闻雁,有雁不堪闻。

(0)

赠陈养廉居士

身后相多清议同,大归何者是家风。

轻财笑馈三千客,重道争祠六一公。

门未生苔车迹满,馆无废帚榻尘空。

有人能继碑中美,不与石相为始终。

(0)

深冬积暖乍寒

冬令将终尚未霜,伏阴犹强逊愆阳。

连旬逗暖日骄放,半夜邀寒风怒张。

虫不开关平引退,木无背本隐归藏。

道消固自有时长,世事那由得汝忙。

(0)

挽王诚夫母夫人

雍雍瑟配琴,诗礼五青衿。

四举一门事,三迁平日心。

桂枝方日长,萱草已春深。

咫尺青山里,萧然隔古今。

(0)

呈吾宗茂夫

国初名下数三陈,今代吾宗又有人。

兄弟已推眉更白,功名何虑骨犹屯。

濂溪气韵娟娟月,康节襟怀盎盎春。

奋迅发挥吾敢许,稳登鸾凤上麒麟。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