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到最高处,翘思上古人。
风来多柏子,云去净嚣尘。
浔暑不到处,天花自在春。
仙踪欲无著,流俗谩寻津。
应到最高处,翘思上古人。
风来多柏子,云去净嚣尘。
浔暑不到处,天花自在春。
仙踪欲无著,流俗谩寻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的作品,名为《和元规寄杨子寓真岩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高洁之境的向往,以及对于古人的深深思念。
“应到最高处,翘思上古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攀登至高无上的地方,从而思考和怀念古代的人物。这里,“翘”字用得极其精妙,既有攀援之意,也隐含着敬仰之情。
“风来多柏子,云去净嚣尘。”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象,其中“风来多柏子”可能暗示了一种繁殖生机的景象,“云去净嚣尘”则形容了天空清新,万物无染。
“浔暑不到处,天花自在春。” 这两句描写了一个超脱世俗、不受时节限制的境界。这里的“浔暑”指的是炎热的夏日,而“不到处”则是说这个地方远离了夏日的炙烤,“天花自在春”则象征着一种永恒的美好,不随季节更迭。
“仙踪欲无著,流俗谩寻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之人的寻常见解感到不屑一顾,而自己却追求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仙踪”意味着神仙遗留下来的痕迹或足迹,诗人希望自己的精神追求不为人们所理解和发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高洁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与升华的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