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石鼓天谗,敖客司南箕。
昭兹捲舌戒,可喻缄口辞。
无言希圣谟,守中当我师。
谁知渊默中,成贷良在兹。
砺石鼓天谗,敖客司南箕。
昭兹捲舌戒,可喻缄口辞。
无言希圣谟,守中当我师。
谁知渊默中,成贷良在兹。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守默(其一)》以砺石和司南为象征,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砺石鼓天谗"描绘了坚韧的砺石击破谣言的意象,暗示着不畏流言的坚定立场。"敖客司南箕"则借指南工具,比喻坚守正道,不受外界干扰。"昭兹捲舌戒,可喻缄口辞"进一步强调沉默的力量,如同卷舌的戒律,沉默之中蕴含智慧和谨慎。
"无言希圣谟"表达了对圣人般智慧的仰慕,即使不言,也能领悟至高策略。"守中当我师"则是将保持中庸之道视为人生的导师,教导我们平衡处世。最后两句"谁知渊默中,成贷良在兹"揭示了真正的美德在于无声的包容与宽恕,这种内在的深厚德行才是真正的恩赐。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于守静、沉默以及内心修养的崇尚,体现了明代士人的道德追求和哲学思考。
往时河北盗横行,白昼驱人取城郭。
唯闻不犯郑冠氏,犬卧不惊民气乐。
秖今化民作锄耰,田舍老翁百不忧。
铜章去作福昌县,山中读书民有秋。
福昌爱民如父母,当官不扰万事举。
用才之地要得人,眼中虚席十四五。
不知诸公用心许,鲁恭卓茂可人否。
张侯去沙河,三食邺下麦。
笔力望晁董,颇遗俗眼白。
平生学经纶,胸中负奇画。
未论功活人,饱饭不常得。
妻寒尚宾敬,儿饿犹笔墨。
侧闻共伯城,鱼稻颇宜客。
又持尘生甑,欲往立四壁。
平生贷米家,十辈来簿责。
囊无孔方兄,面有在陈色。
守株伺投兔,岁晚将何获。
广道无人行,春风转沙石。
栖栖马如狗,去谒东侯伯。
布衣未可量,苍髯身八尺。
鱼乾要斗水,士困易为德。
譬之举大木,人借一臂力。
诸公感意气,岂待故相识。
吾穷乏祖饯,折柳当马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