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夕随僧嚼冷齑,邻翁为觅一枝栖。
解开布裹残书卷,几个儿童胜牧羝。
朝夕随僧嚼冷齑,邻翁为觅一枝栖。
解开布裹残书卷,几个儿童胜牧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释函可与邻人之间的温馨互动,以及他对于找到栖身之地的喜悦之情。诗中充满了朴素的生活气息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朝夕随僧嚼冷齑”,生动地展现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简朴,每日与僧侣们一起品尝清淡的食物,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虽看似单调,却也蕴含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次句“邻翁为觅一枝栖”,则描绘了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景。在僧人需要寻找住处时,一位老翁主动伸出援手,为其寻找合适的栖息之地。这份邻里间的温情,让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和谐。
后两句“解开布裹残书卷,几个儿童胜牧羝”,进一步展示了僧人生活的另一面。他解开了包裹,展露出残破的书籍,这不仅是他对知识的追求,也是精神世界的寄托。而“几个儿童胜牧羝”一句,则以儿童的纯真与牧羝(羊)的比喻,表达了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儿童的纯真与羊群的悠闲自在,都成为了僧人内心世界的一抹亮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释函可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他在平凡生活中所寻找到的快乐与满足。诗中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更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深刻探索与追求。
百年浑是客,白发总盈颠。
佛国三秋别,云台五色连。
朝盘香积饭,夜瓮落花泉。
遥忆谈玄地,月高人未眠。
禅心如落叶,不逐晓风颠。
猊坐翻萧瑟,皋比喜接连。
芙蓉开紫雾,湘玉映清泉。
白昼谈经罢,闲从石上眠。
德士名难避,风流学济颠。
礼罗加璧至,荐鹗与云连。
尘世休飞锡,松林且枕泉。
近闻离讲席,听雨半山眠。
湘流分曲浦,缭绕古城东。
岸转千家合,林开一镜空。
人生无事少,心赏几回同。
且复忘羁束,悠悠落照中。
回环路不尽,历览意弥新。
古木畲田火,澄江荡桨人。
缓歌寻极浦,一醉送残春。
莫恨长沙远,他年忆此辰。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共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兰若倚西冈,年深松桂长。
似闻葛洪井,还近赞公房。
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
下方一回首,烟露日苍苍。
犬吠空山响,林深一径存。
隔云寻板屋,渡水到柴门。
日昼风烟静,花明草树繁。
乍疑秦世客,渐识楚人言。
不记逃乡里,居然长子孙。
种田烧险谷,汲井凿高原。
畦叶藏春雉,庭柯宿旅猿。
岭阴无瘴疠,地隙有兰荪。
内户均皮席,枯瓢沃野餐。
远心知自负,幽赏讵能论。
转步重崖合,瞻途落照昏。
他时愿携手,莫比武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