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去孤臣,在汉代、苏卿之列。
伤心处、桃梨谁献,薪刍自掇。
一寸丹忱传密奏,千秋青史垂清节。
恨南归、不奉两宫还,肝肠裂。十五载,燕山雪。
三十里,西湖月。复中原反掌,金瓯误缺。
故国已消天水碧,灵祠犹荐寒泉冽。
半闲堂、蟋蟀几秋风,无人谒。
北去孤臣,在汉代、苏卿之列。
伤心处、桃梨谁献,薪刍自掇。
一寸丹忱传密奏,千秋青史垂清节。
恨南归、不奉两宫还,肝肠裂。十五载,燕山雪。
三十里,西湖月。复中原反掌,金瓯误缺。
故国已消天水碧,灵祠犹荐寒泉冽。
半闲堂、蟋蟀几秋风,无人谒。
这首词以苏武的典故开篇,表达了词人北去异域的孤臣心境,暗示了其忠贞不渝的品格。"伤心处、桃梨谁献,薪刍自掇"描绘了身处困境的艰辛,无人问津的凄凉。"一寸丹忱传密奏,千秋青史垂清节"则强调了词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希望后世铭记其清廉节操。
接下来,词人感叹未能南归侍奉君王,内心痛苦至极,"肝肠裂"三字强烈传达出他的无奈与悲愤。词的下半部分转而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十五载,燕山雪"象征着漫长的流放岁月,"三十里,西湖月"则寓言了对故土的深深思念。"复中原反掌,金瓯误缺"表达了收复失地的愿望,以及对统治者决策失误的痛心。
最后,词人感慨故国衰败,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只能在"半闲堂"中听秋风中的蟋蟀声,却无人前来拜谒,流露出一种孤独与落寞的情绪。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深沉、爱国情怀浓郁的词作,体现了吴藻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视角和深情笔触。
亦复何为,奈范叔、一寒至此。
君不见、崩涛骇浪,滔滔皆是。
楚尾吴头家作寓,灯天砚地身为寄。
怅芦中、一叶两三人,真穷矣。汲新水,逾甘旨。
被短褐,逾朱紫。检齐梁旧史,掀髯曰唯。
天堑不矜衣带限,江流难刷降幡耻。
问六朝、遗恨几英雄,茫然耳。
言盗受上赏,言反蒙显诛。
二世昏庸不足论,先生之言何太谀。
仓黄亡命出关走,今日几难脱虎口。
刘项交驰斗五年,流离转徙亦可怜。
先生所事且十主,委蛇委蛇又何补。
君不见,儒冠儒服帝所嗔,短衣楚制聊逢君。
当年尚欲脱虎口,此日安敢披龙鳞。
酒垆邈。往事重提乍阁。
银塘外、水涨花深,亭筑乡名映红药。羊肠催梦恶。
一枕黄粱睡觉。
还追想、曾祭皋陶,杜宇声声怨难索。寻游旧京洛。
正吹笛当歌,市箫纨芍。君王重赐君侯爵。
恰熊轼低辗,蚕丛初辟,栈道云深早共约。
又谁信今错。漂泊。怎忘却。任衰草西风,瘦琴空削。
尤怜十笏堂如昨。怅清狂昙首,同归双鹤。
思量旧雨,对灯花里,泪珠落。
去年弭棹龙江市,曾瞻故人衡宇。
树隔琴床,芸香书屋,捣药时鸣清杵。壶签报午。
想频拂词笺,闲修花谱。
如此幽闲,雅宜连榻听风雨。多君曳裾相府。
纵风流文采,终带清苦。
借筋筹帷,持杯说剑,长历汉台秦础。寻幽访古。
便后约须期,细论重与。岁晚山中,茯苓还共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