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府务益广,或有半日闲。
乘闲看古书,忸怩愧我颜。
圣贤今已矣,慨然发长叹。
纷纷安厚禄,宁复思素餐。
非无书万卷,曾不诵伐檀。
缅惟范文正,高名重丘山。
寥寥千载后,谁复与之班。
黾勉效分寸,汲汲不惮烦。
先忧与后乐,志欲回狂澜。
安得似鱼水,不见遭逢难。
谁云出望水,依然在人寰。
滞画岂有疾,去鲁不为膰。
所愿非如此,烦君听猗兰。
铨府务益广,或有半日闲。
乘闲看古书,忸怩愧我颜。
圣贤今已矣,慨然发长叹。
纷纷安厚禄,宁复思素餐。
非无书万卷,曾不诵伐檀。
缅惟范文正,高名重丘山。
寥寥千载后,谁复与之班。
黾勉效分寸,汲汲不惮烦。
先忧与后乐,志欲回狂澜。
安得似鱼水,不见遭逢难。
谁云出望水,依然在人寰。
滞画岂有疾,去鲁不为膰。
所愿非如此,烦君听猗兰。
这首明代李贤的《看书有感》表达了诗人对忙碌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古代圣贤的仰慕。首句“铨府务益广,或有半日闲”描绘了繁忙的政务中难得的片刻清闲,然而诗人却感到惭愧,因为他在闲暇时阅读古书,意识到自己未能像圣贤那样深思熟虑,感叹“圣贤今已矣,慨然发长叹”。
接着,诗人批评那些贪图厚禄之人,认为他们不思进取,只求安逸,“纷纷安厚禄,宁复思素餐”。他自比没有如古人那样勤奋读书,如范仲淹般高尚,“缅惟范文正,高名重丘山”,感叹后世难以再有其等人物。
诗人决心效仿古人的精神,即使微小也要有所作为,“黾勉效分寸,汲汲不惮烦”,希望能以先忧后乐的理念来改变社会风气。他渴望能如鱼得水,避开人生的艰难困苦,“安得似鱼水,不见遭逢难”。
然而,他也明白现实并非理想,“谁云出望水,依然在人寰”,暗示自己无法完全脱离尘世。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并非仅限于此,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就像听《猗兰》这样的高雅音乐,寓意追求高尚情操。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读书体验,抒发了对圣贤品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体现了作者的道德追求和责任感。
二纪尚雌伏,徒然忝先进。
英英尔众贤,名实郁双振。
残春惜将别,清洛行不近。
相与爱后时,无令孤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