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历推来恰半千,高名千古重于山。
降因天下思姚宋,世有斯文属孔颜。
异俗已传吾父至,中原今仗老臣安。
玺书几日来宣室,走马传宣夹路看。
凤历推来恰半千,高名千古重于山。
降因天下思姚宋,世有斯文属孔颜。
异俗已传吾父至,中原今仗老臣安。
玺书几日来宣室,走马传宣夹路看。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曾丰所作,题为《寿林中书(其二)》。诗中以“凤历”开篇,巧妙地将时间概念与尊贵形象结合,表达了对时间悠久、名声卓著的赞美。接着,通过“降因天下思姚宋,世有斯文属孔颜”两句,巧妙地将历史上的两位贤君和两位大儒姚崇、宋璟、孔子、颜回联系起来,寓意深远,彰显了诗人的文化情怀和对道德典范的推崇。
“异俗已传吾父至,中原今仗老臣安”,这两句描绘了外来文化的传播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以及老臣在国家稳定中的重要角色,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相互影响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蕴含着对忠诚与和谐社会秩序的颂扬。
最后,“玺书几日来宣室,走马传宣夹路看”则以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皇帝诏书送达时的庄重与民众的期待,反映了古代政治仪式的庄严与人民对领袖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道德和政治的深刻理解,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我诗非大手,我酒亦小户。
得游名胜间,独以用心苦。
赵子乃宿士,山立谁敢侮。
寓名祝融祠,蓑笠卧烟雨。
高吟三千篇,一字无尘土。
朱先少许可,书每说昌甫。
虽云忍饥瘦,得丧亦相补。
嗟君与斯远,文中真二虎。
我老日益衰,想像气如缕。
初寒思小饮,名酒忽堕前。
素罂手自倾,色若秋涧泉。
浩歌复起舞,与影俱翩仙。
一笑遗宇宙,未觉异少年。
诗人不闻道,苦叹岁月迁。
岂知汝南市,自有壶中天。
河洛久未复,铜驼棘森然。
秋风归去来,虚老玉井莲。
行年过八十,形悴神则旺。
往来江湖间,垂老犹疏放。
沧波浩无津,天遣遂微尚。
剡溪挂风帆,渔浦理烟榜。
奇云出深谷,新月生叠嶂。
兴怀晋诸贤,谁能续遗唱。
明日当北征,竟夕起复眠。
悲虫号我傍,青灯照我前。
妇忧衣裳薄,纫线重敷绵。
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炮煎。
墩堠默可数,一念已酸然。
使忧能伤人,我得复长年。
同生天壤间,人谁无一廛。
伤哉独何辜,遑遑长可怜。
破屋不得住,风雨走道边。
呼天得闻否,赋与何其偏。
昔烧大药青牛谷,磊落玉床收箭镞。
扶桑朝暾谨火候,仙掌秋露勤沐浴。
带间小瓢鬼神卫,异气如虹夜穿屋。
点成黄金弃山海,挥手人间一裘足。
明年服丹径仙去,洞庭月冷吹横玉。
相逢只恐惊倒君,毛发毵毵垂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