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寔天府,岁漕三百万。
龙城积红腐,虎士班白粲。
焉知十五年,不解戎马乱。
采稆以为食,屯集成背叛。
至今两河地,僵尸作京观。
诸侯土贡绝,君忧切宵旱。
尚书出宣旨,跋涉非所惮。
国无九年蓄,志士常切叹。
空山独病卧,无书托飞翰。
中宵望使星,迢迢阻河汉。
东南寔天府,岁漕三百万。
龙城积红腐,虎士班白粲。
焉知十五年,不解戎马乱。
采稆以为食,屯集成背叛。
至今两河地,僵尸作京观。
诸侯土贡绝,君忧切宵旱。
尚书出宣旨,跋涉非所惮。
国无九年蓄,志士常切叹。
空山独病卧,无书托飞翰。
中宵望使星,迢迢阻河汉。
此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两河流域战乱导致的饥荒景象,以及朝廷派遣民部尚书曹德基出使三吴地区以解决京城粮食短缺问题的事件。开篇即点明东南富饶之地,每年漕运三百万石粮食,然而战乱使得龙城粮食堆积腐烂,士兵们衣衫褴褛。十五年间,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甚至为了生存采集野菜为食,导致地方叛乱频发。
诗中提到两河地区尸骨成堆,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苦难。诸侯进贡中断,君主忧虑如夜间的干旱。尚书曹德基奉旨出使,不辞劳苦,展现了官员的责任与担当。诗中也表达了对国家储备不足的担忧,以及志士们的深切感叹。
最后,诗人自述在空山中病卧,无法通过书信表达心声,只能在深夜仰望使者星,却因距离遥远而难以相见。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现实,同时也体现了对官员勤勉尽责的赞美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采采白莲花,池塘半亩馀。
明霞落波晚,红日照林初。
嘉宾常欢聚,消暑足清娱。
鸡豚苦下箸,瓜果足园蔬。
主人出新意,折花充庖厨。
我曾餐兰菊,秀色并可茹。
天地为炉炭,山水得膏腴。
况此白菡萏,清不染泥淤。
烹调妙燔炙,瓣瓣落瑶琚。
奉出白玉盘,香味与之俱。
清气沦骨髓,芳泽润肌肤。
催诗分雪藕,酌酒和琼酥。
充我冰洁肠,烦热快涤除。
彼哉尘俗子,未许为酒徒。
膏粱涂痴腹,粗粝饱腐儒。
爱花花愈憎,臭味自然殊。
若使餐此莲,出污而入污。
安得素心侣,英华共含咀。
邀花入肺腑,谅勿蒙其辜。
座客发狂笑,语奇天下无。
花不用钱买,酒岂为我沽。
今夕尽足乐,心事梦樵渔。
《偕梓材、洛翘、师竹、芝生作消暑集,尝白莲花瓣,分得渔字》【清·许传霈】采采白莲花,池塘半亩馀。明霞落波晚,红日照林初。嘉宾常欢聚,消暑足清娱。鸡豚苦下箸,瓜果足园蔬。主人出新意,折花充庖厨。我曾餐兰菊,秀色并可茹。天地为炉炭,山水得膏腴。况此白菡萏,清不染泥淤。烹调妙燔炙,瓣瓣落瑶琚。奉出白玉盘,香味与之俱。清气沦骨髓,芳泽润肌肤。催诗分雪藕,酌酒和琼酥。充我冰洁肠,烦热快涤除。彼哉尘俗子,未许为酒徒。膏粱涂痴腹,粗粝饱腐儒。爱花花愈憎,臭味自然殊。若使餐此莲,出污而入污。安得素心侣,英华共含咀。邀花入肺腑,谅勿蒙其辜。座客发狂笑,语奇天下无。花不用钱买,酒岂为我沽。今夕尽足乐,心事梦樵渔。
https://shici.929r.com/shici/iG6N7u3R4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