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细流莺和,香疏粉蝶慵。冷扶残醉倚东风。
唱起花深深曲,心事海棠红。
窄径依微远,迥栏宛转通。吹笙良夜有谁同。
一树春阴,一树月空濛。
月在无人庭院,人在月明中。
韵细流莺和,香疏粉蝶慵。冷扶残醉倚东风。
唱起花深深曲,心事海棠红。
窄径依微远,迥栏宛转通。吹笙良夜有谁同。
一树春阴,一树月空濛。
月在无人庭院,人在月明中。
这首清代黄燮清的《喝火令·题潘补之同年希甫花隐填词图》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韵细流莺和,香疏粉蝶慵”两句,描绘了春天里轻盈的鸟鸣与蝴蝶慵懒的姿态,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冷扶残醉倚东风”一句,暗示了主人公或许在微醺中欣赏着美景,心境略带凄凉。
“唱起花深深曲,心事海棠红”进一步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借花寓意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海棠的红艳似乎映照着主人公的心事。接下来的“窄径依微远,迥栏宛转通”,通过曲折的小径和回廊,展现出园林的布局之美,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迷惘或期待。
“吹笙良夜有谁同”则揭示了孤独的情绪,即使在美好的夜晚,也没有人能共享这份宁静。最后两句“一树春阴,一树月空濛”,以景结情,月光洒在寂静的庭院,主人公独自处在明亮的月色中,更显其孤寂。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在花隐图中的孤独心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